學生創業:先上好社會這一課
訪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中國青年報 2004-01-19 08:49
問:請介紹一下“新希望”選拔人才的標準?
劉永好:“新希望”在人才的選拔上一方面要看學歷,學歷是衡量一個人知識能力的標準之一。但是當他進了公司以后,我們更看重的是他的實際工作能力。所謂進門的時候選學歷,進門以后更多的是看業績和能力。此外,一個人是否勤奮、敬業、守紀律、有奉獻精神和創新意識也特別重要。好多時候,這些條件不能夠在一個人身上全部體現,比如有些人創新意識很強,但是有些人可能更勤奮、更敬業,關鍵是把這些不同的人用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用人之道。
問:應該先讀書再就業再讀書,還是讀書讀書再就業?
劉永好:我覺得讀書就業結合起來最好,為讀書而讀書不一定最好,為就業而就業也不是最好。
問:勤奮、敬業、守紀律、有奉獻精神和創新意識,您最看重其中的哪一點?
劉永好:這個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對人有不同的要求。在開拓性比較強的領域,比如技術研發部門,我希望員工擁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哪怕他的組織溝通能力弱一些。事業發展部門就要求員工的溝通協調能力強。
問:新希望之初,您是與三位兄長一起從四川農村開始創業的。請您談談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劉永好: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學生有幻想,有夢想,想做事,有激情,身體特別棒,但是他們的實踐經驗相對少一些。這個時期,怎么樣結合自身特點發揮特長很關鍵。我覺得,要創業,最重要的準備是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和學校活動,逐步增進對社會的認識,熟悉市場,了解社會,積累社會經驗。我在招聘的時候,就特別看重大學畢業生是否有學生工作經歷和社會工作經歷,這對學生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問:剛剛踏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大多缺乏工作經驗,應該怎樣去適應新的環境和社會身份?
劉永好:學了太多的理論,實踐相對較少,眼高手低,認為所有的工作都能勝任,這是剛剛畢業的一些大學生容易有的不足。但是有些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了很多的社會活動,還利用節假日去做一些社區服務工作,去增進對社會的了解。其實,他這么做就是同時在上兩門課:一門是學校課堂上的課,一門是社會上的課。對于大學生來講,最需要補的是社會課,把兩方面的課結合起來學的學生一定是好學生。
參與社會活動不一定非要掙錢,我們有時候不是為了掙錢去參與一些活動,這樣反而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到一些企業、工廠、公司去實習,做義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都是很好的做法,不僅會增長見識,而且會是應聘時的一個得分點。
問:新希望會優先考慮農業大學畢業的學生嗎?
劉永好:我們現在在農業領域有不少的投資,包括飼料業、養殖業、乳業、肉食品加工業等。農業大學的畢業生是我們重點招收的對象之一,非常歡迎學農的學生來新希望應聘。但是,我們公司招收的農業專業的畢業生可能要分配到全國各地的農村或小城市,分配在大城市的相對要少一些。工作的環境、條件相對要艱苦一些,同學們要有心理準備。
問:劉總怎么看待目前的考證熱?是不是證越多進入新希望集團的可能性越大?
劉永好:最近我注意到,前來應聘的一些人會拿出很多的證件。考證本身沒有錯,但是為了考證而考證,這不好。我們的一些高級管理干部,他沒有幾個證,但是他們的能力非常強。相反,有些人“證”很多,但是工作能力不見得跟他的“證”成正比。所以不要過多地去看拿了多少證,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有能力做好工作。
問:請結合您自己的經歷,講講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如何定位職業生涯?
劉永好:假設我今年大學畢業,我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去找一個基礎的工作崗位,而這個工作崗位所在的公司一定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品牌形象較好,運作相對較規范。因為這樣的企業發展空間很大。我會去找一個最基礎的工作來做,比如搞營銷,做銷售員,學習做銷售。因為在日益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營銷是最重要的工作,這是基礎。從營銷學起,今后有可能到生產環境里再做一做,然后爭取在做得好的時候,到行政崗位學習一下,這樣自己的知識就比較全面了,也就具備了一個人才的基本條件——既有較好的學習背景,也有較好的實踐背景。當你這樣不計報酬、努力地去做的時候,只要你做得比別人都好,就有可能脫穎而出,你成長的空間自然相對就大了。當你真正有這樣的能力了,機會就會很多。
有一條,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虧,不要怕損失現在的利益,因為你現在還年輕,損失的、丟掉的只是一些時間,或者是一些經歷,得到的是經驗和認同。我們公司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在前幾年我們招聘來的學生中,我發現有幾個學生特別聰明,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在工作中總愛耍耍小聰明,雖然工作完成得很快,但都是草草了事,然后出去玩。我覺得他們工作不夠盡心。但是有一些人,他們學習成績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他們非常努力,愿意在不同的崗位接受鍛煉。這些腳踏實地的人成長得更快,會得到更多的人認同。
有一個來應聘的一個大學畢業生很讓我感動。當我問他你有什么要求時,他說我沒有特別的要求,不要求工資多少,也不管工作的地點在哪里,我只要求給我機會,給我空間,給我成長的預期,要看得見今后公司在成長,我們要跟公司一起成長,而且還要公平,大家怎么樣我們就怎么樣。
還有一點我要強調的是溝通能力。要善于和同事、和朋友多溝通,要學,要問,不要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行,要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