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創業:春潮涌動正當時
2006年我省有高校畢業生約15.2萬人,比2005年增加3.3萬,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呼聲越來越大。在全民創業的大趨勢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中之重。
近日,記者走訪了我省部分高校,有耳目一新之感。許多大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用創業實踐證明自身的價值。不少高校也各出奇招,為大學生就業“熱身”。而大學生們的殷切期望,以及自主創業途中存在的問題,也亟待引起社會的關注。只要多方合力,創業的天空就會更精彩。
春潮涌動的“十一五”開局之年,全民創業之風吹綠江淮大地,“創業光榮、發展有責”的社會氛圍讓人們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春天。在各類創業資源被紛紛開發利用之時,作為社會精英階層的大學生,以其擁有的得天獨厚的智力資源,以創業促就業,在全民創業浪潮中逐漸脫穎而出,成為一股新銳力量。
勇當市場“弄潮兒”
2005年9月,雅虎合肥站(www.yh0551.com)誕生在一群來自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創業者手中。這支年輕隊伍的領隊——孫全奎、許前付兩位同學,來自該校電子商務344班。2005年,他們經過學校創業經典課程SYB(StartYourBusiness)培訓后,做了仔細的市場分析,然后大膽選擇了創業成本較低的互聯網業作為創業起點,成立了文化傳播公司。經過市場的幾番錘煉,公司在市場站穩了腳跟,并隨著它越來越出色的表現,被全球知名網站雅虎相中,成為攜手合作的伙伴。孫全奎、許前付通過自主創業,不僅實現盈利,還解決了其他一部分同學的就業。
像孫全奎、許前付這樣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者,近些年不在少數。隨著國家在工商、稅務、衛生等政策上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者亮出一個個“綠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嘗到了自主創業的甜頭。同時,各高校也加緊了對學生的創業教育,把學生從單純的校園順利送進競爭激烈的社會,讓學生成為市場海洋中大膽的“弄潮兒”。
創業教育發新枝
擁有工科院校背景的合肥工業大學較早地在創業教育上邁出了步伐。由于工科注重實踐的傳統,創業教育的氛圍在合工大一直很濃,該校每年評選10名創業之星,很多創業團隊在校內運作,邀請有創業實踐經驗的校友回校開辦論壇。
2002年,該校建立了我省首家面向在校大學生的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幾百平方米的中心被布置成寫字樓的風格,“我們提供場地、集中資源,提供法律、工商等方面服務,學生們帶著項目進來,一切費用全免。”合肥工業大學校團委胡書記說,因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學校這樣做就是替學生轉移了風險。3年多來,該中心孵化出了若干家企業,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出了一批具有創業意識的人。
與合肥工業大學設立大型“孵化器”不同,安徽大學實行“以獎代推”來引導大學生創業。據安徽大學團委書記周飛介紹,今年,安徽大學將借著“挑戰杯”創業大賽的東風,出臺新的措施,加大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力度。學校將專門設立“安徽大學學生‘挑戰杯’雙賽活動專項經費”,每年下撥30萬元專款。根據學生參加省級以上“挑戰杯”競賽取得的成績計算學分,獎金也從千元到萬元不等。其中的成績突出者甚至可以被直接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安大還把獎勵落到了院系和教師的身上,鼓勵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技和創新創業活動。這樣優厚的獎勵,在我省大學之中更是開創了先例。
天高地闊任飛翔
在學校的大力扶植下,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以合肥工業大學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成立4年來,每批申請進入中心參加“孵化”的項目數,從首批的5個,擴至目前的近20個;安徽大學以促進學生創業為主題的學生社團——“凌云創業社”,從2000年創立之初的30多位會員,發展到現今近700人。另外,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一批高校也都出現大批自主創業的畢業生。
創業的天空異彩紛呈。從記者調查現有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看,從餐飲到中介,從家教到網絡,都不乏創業大學生的身影。其中,擁有廣闊前景的網絡信息行業,因為入行成本相對較低、技術要求相對易達到,已經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首選。年輕創業者們所建立的網站公司,也多以提供信息服務為主,如“工大咨詢”網站、“安徽吃住行”網站等,以提供免費資訊,換取網站點擊率,進而擴大影響,占領廣告市場。
“年輕人要把眼光放得更開闊一些,把腳步向基層邁得更近些,很多地方都可成為大學生創業的舞臺”,省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鮑勇說。如何擴展創業行業、提升創業技術含量,將成為新一批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探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