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這一代人從互聯網中獲得機會
1975年2月,念完大學二年級課程的比爾·蓋茨放棄學業,建立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微軟公司。在當今中國的網絡經濟時代里,也有很多年輕人,在近似于游戲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家又一家大型的網絡公司——康盛世紀首席執行官戴志康25歲、PCPOP首席執行官李想25歲、MySee首席執行官總裁高燃25歲、163888翻唱網首席執行官鄭立(24歲)、MaJoy總裁茅侃侃23歲、非常在線首席執行官趙寧23歲、“創智贏家”暢網科技首席技術官陳曦24歲……而在國際上,年僅21歲的世界最年輕的CEO之一的印度電腦天才蘇哈斯·戈皮納思運轉著一家跨國企業,手下有400名雇員,員工年齡平均21歲,他們與全球各地的200個客戶有業務聯系。
“時世造英雄。”仿佛在一夜之間,“80后”這一代人已經做好了跳上商業舞臺的準備。他們中的很多人,從小就開始接觸計算機,隨后迷上互聯網,二十歲前后紛紛開始創業,二十三四歲就有所成就,帶領著數十、上百人的團隊,擁有了千萬、甚至過億元的創業財富。當前,他們都在借助資本的力量,力爭把事業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80后”這一代人所具有的互聯網精神是:破除墨守成規的傳統束縛,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互聯網就是為我而發明的。”年紀輕輕的李想說。李想承認沒有互聯網,就沒有自己的今天,就不可能在短短三四年內迅速完成原始資金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