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緣何“無視”創業貸款
南充市登記待業的大學畢業生4000多人,但申請創業貸款的卻僅有幾十人——
多數人還是喜歡“安穩”
又到雙休日,但張利偉卻無心休閑。已大學畢業整整兩年的他,仍在為“職業歸宿”苦苦尋找。8月12日,學金融專業的張利偉向記者傾吐苦水。“想沒想過自主創業?國家有創業貸款支持!”面對記者的發問,他不假思索:“自主創業‘水池’太小,也不穩定,我需要一個大的事業平臺,畢竟我讀了4年大學……”
“南充市小額貸款推行了近4年,只放貸了500多萬元,其中絕大部分都貸給了下崗失業人員。”南充市就業局負責人對統計出的數據“不太理解”,一方面是南充市登記待業的大學畢業生已達4000多人,而另一方面成功申請創業貸款的大學畢業生只有幾十人,“問題究竟出在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待業大學畢業生都像張利偉那樣,并不看重自主創業,傳統的“投靠穩定單位”的就業思維模式仍根深蒂固。“當公務員,吃財政飯,或到金融、證券、保險等熱門行業謀職,仍是眾多大學畢業生的擇業首選。”就業局的同志說,在傳統就業領域飽和的今天,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們真該轉變一下擇業觀念了。
行情沒吃透遭遇“失敗”
據介紹,凡畢業半年以上未能就業并要求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只要登記辦理了城鎮失業證,就可以申請2萬元以內的創業小額擔保貸款。
家住南充市學院街的劉曼去年畢業于西華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一年多來一直沒找到理想的工作。得知未就業大學生可以申請并享受政府的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劉曼就打算自己開辦一個打印店,剛剛辦理了失業登記的她立即拿著相關證件到市就業局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由于缺乏詳細的創業計劃和風險評估等,劉曼的貸款申請沒有通過批準。
“創業貸款的申領也必須符合一定條件,也有門檻。”就業局同志點評劉曼的“失敗”:從項目書中看出她對打印行業了解不夠,對諸如投入多少、贏利管理、本金回收期、客戶群分析等都表述不足,“要從事這行,至少得把行情吃透吧?”
準備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張新告訴記者,她想開家花店,東拼西湊還缺3萬元啟動資金,希望能申請到政府的再就業小額貸款。但銀行并不十分看好這個項目,要求落實有償還能力的第三人作信用擔保,這使難以找到擔保人的張新陷入兩難境地。
四要素打開廣闊空間
“大學生創業貸款政策出臺以來,咨詢的多,行動者少。”市就業局同志認為,不少大學生理論知識有余,實際經驗不足,難以應付變化多端的市場經濟,缺乏信心也是抑制他們自主創業熱情的重要因素。
為此,相關就業專家表示,自主創業應成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重要渠道,如能妥善處理好以下關系,便能打開廣闊空間,提高創業成功的幾率:一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多學習借鑒別人創業的成功經驗;二是不要迷信缺乏市場基礎的“自有創意項目”,而是要進行充分的市場研究,看準了才動手;三是要摒棄“一口吃個胖子”的急功近利思想,樹立平穩的創業心態;四是盡量合伙創業,避免“單騎闖關”,在分散風險的同時增強“抗擊打”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