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上開店當菜販 合肥出現全省首家網上蔬菜水果店,為附近居民免費送菜上門
蔬果店生意紅火
昨天上午10點,記者在大學城附近的“農夫社區生活館”見到了汗流滿面的丁守娟,此時她剛從附近社區的一名顧客家送菜回來,正在店里整理沒賣完的蔬菜和水果。這家店面不算大的蔬果店,是丁守娟創辦的網上蔬菜超市,也是我省首家網上蔬菜超市。
“今天的青菜很不錯,進的不少,價格應該能賣上去。”在店里,丁守娟的妹妹正在電腦前不停地敲打鍵盤,時不時對旁邊一男生說著蔬菜的名字和重量。沒一會兒,男生就拎著滿滿一塑料袋蔬菜,騎著自行車給附近一戶居民送菜去了。“我們的服務可周到了,都是免費送貨上門。”丁守娟介紹,蔬菜水果店里共有六名工作人員,全是大學生,其中兩人已經畢業,其余四人還在讀。“我們有三個男孩,平時給顧客送菜大部分是他們去的,女孩子主要負責招待客人、算算賬。生意好時也出去送菜。”
由于丁守娟賣的菜價錢較低,菜的質量又不錯,剛開業十幾天,蔬果店生意很不錯。昨天上午11點不到,店內除了芹菜、西紅柿、茄子等少量蔬菜以及蘋果、梨子一些水果外,已沒有什么剩余。“每天進300塊錢左右的菜到晚上一般都能賣完,肉類在早上就被訂購完了。”
創業不畏艱辛
“附近沒有菜市,居民們買菜很不方便。”談及當菜販,丁守娟并沒有因為“菜販”的稱呼顯得不愉快。“起初覺得自己出門買菜不方便,想辦一家蔬果店,后來覺得應該把網絡利用起來,就開始在網上賣菜。既可以服務附近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又可以讓一些沒時間買菜的白領減輕負擔。”
但買菜、賣菜的過程并不像丁守娟想象的那么容易,讓她印象最深的是“農夫社區生活館”開業當天,由于沒經驗,下午進了20斤小白菜準備第二天賣,可捂了一晚全爛了,一斤都沒賣出去就全扔了。進菜被“忽悠”也讓她吃了虧。“每天早上4點鐘去進菜,天還沒太亮,蔬菜批發市場的老板往往不開燈,讓我們摸黑選菜,等我們氣喘吁吁地把菜運到店里,往往是一袋菜的上面是好的,下面卻是壞的。”
“我們也經營水果,一般是下午進一次水果,傍晚時推到附近社區門口賣。”可讓他們氣憤的是,個別顧客欺負他們是“小孩子”給假錢,他們竟一連三天收到60元假錢。“我們做生意,不好的菜要挑出來,新鮮的菜要把水瀝干再賣,除了少數特別能保存的蔬菜和水果,一般店里不賣隔夜蔬菜。”
妹妹陪姐姐當菜販
隨著生意的紅火,蔬果店的人手不夠了,家人的支持讓丁守娟他們闖過了一個難關。“妹妹最先說要幫我,她還是在校大學生。”妹妹在知道他們經營人手不夠后,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網上蔬果店,并擔任蔬果店的法人。
由于是免費送貨上門,而且蔬菜的利潤不高,對路遠的顧客,兩元錢的公交車費常讓丁守娟他們不知所措,“兩三天已推掉五六份市區的訂單了。”雖然工作很累,但有追求的生活讓大家覺得很充實。除了艱辛,也有很多讓他們開心的事,最開心的莫過于“事業的成功”。
“有個北京的女孩是我們的長期顧客,她第一次從北京打電話過來,給她在合肥的父母訂了150元的菜。”丁守娟滿臉興奮地說,“因為對我們的服務較滿意,成了我們的老顧客,她經常打電話來,為她的父母訂菜。”
對于未來,丁守娟和伙伴們充滿信心。“以后還會引進特色小吃、熟食,為顧客提夠食品配送、快餐服務。”對于現在無法承攬的市區訂單,也計劃著在各社區設立服務點。“希望所有的合肥人都可以不用出家門就能買到各種新鮮的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