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
內地企業:許多“港歸”期望值太高
對于目前這批來自香港的“海歸”生在內地市場上不好找工作的情況,一位世界500強企業駐上海分公司的人事總監表示:“一方面是畢業生本身對工作挑剔,挑三揀四,最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現象很普遍;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企業變得很現實,‘唯學歷論’已經一去不返,‘不惟學歷、只惟能力’成了許多企業用人的‘真經’”。這位人士坦言,“我本人就留過學,雖然當初是公費性質的,但自己還是花了好多錢,很清楚‘海歸’到底有多少分量。在這個職場上,留美與留英就相差很大,更何況是‘留港’,不外乎有些人是抱著‘鍍金’想法的。這些畢業生必須要坦然面對現實,畢竟人才供求狀況是由價值規律決定的。”
在張江等創業園區,中小企業對于這些“港歸”又有著其他的看法!皬恼w來說,‘港歸’具備一定外語水平和國際化視野,找份工作不成問題。但很多人期望值太高,總想找份高職又高薪的工作,我們這些‘小廟’供不起著這些‘大菩薩’。”
香港企業:內地赴港生不具競爭優勢
“與香港土生土長的畢業生或者留學海外的畢業生相比,在香港讀大學的內地畢業生不具有優勢!痹诓稍L中,香港和記黃埔的一位人事助理坦言,內地畢業生在香港就業環境中不具很強的競爭力!捌渲屑扔兄饔^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一方面,內地學生生活壓力大,所以對薪資要求高,同時用人單位也會考慮人力成本核算的問題。另一方面,香港是每個角落都‘烙’上國際化的城市,很多內地學生會在這里表現出這樣那樣的不適應。比如很多內地學生甚至不會在西餐桌上使用刀叉。”
除此之外,從大的就業環境上,看同上海的人才市場相似,香港近年來本身的就業形勢就不容樂觀。對于這些外來客,很多企業會流露出一些地方保護主義的觀念。加上社會大背景下方方面面的關系網,對于無根無源的內地生而言,就業形勢就更加緊迫了。
“港歸”學子:經歷比資歷更寶貴
在香港求學的4年中,這群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生活了18年、第一批“吃螃蟹”的學生曾面臨怎樣的挑戰?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他們身上又發生哪些變化?本報記者通過采訪發現,無論畢業后的職業走向如何,至少,在香港的4年求學經歷,給了他們一筆受用終身的財富。而香港高校人士亦表示:近年來,赴港求學的內地學子越來越理智了。
蛻變1英粵雙語改變交流心態
4年前,原本想報復旦、交大的張薇最終選擇報考香港大學;4年后,原本那個懵懂的女孩已經蛻變成成熟自信、儀態大方的時尚女性。今年剛剛畢業的張薇,目前正實習于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此同時,來自香港多個金融機構的高層也歡迎她加入。回憶起4年的求學生涯,張薇用一句話來概括:“痛并快樂著!
香港大學優良的教學環境給張薇提供了一心向學的客觀條件,但煩惱也隨之襲來。香港很多同學的交流語言是粵語,這給僅會說普通話的上海女孩兒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教師的英文授課方式,也讓她一度不適應。就是在“時而后悔來這里,時而憧憬未來”的矛盾中,張薇開始了在香港大學的4年學習生活。
“全英文教學是內地高校與香港高校授課方式最大的不同。盡管我很努力地在短時間內適應英文授課模式,但在聽力、口語方面的劣勢仍然影響和限制了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這對我這個高考英語拿135分的尖子生而言,自信心上無疑是不小的打擊。與此同時,廣東話又成為了一道橫跨在我面前的鴻溝,在一段時期內,我甚至不愿意開口說話,整個人相當自卑。”
但張薇很快發現,原來一切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糟糕:在心情不好時,老師們愿意聽自己的傾訴,并提供解決方案。由于同學們來自世界各地,語言的障礙并非自己獨有。就是在彼此摸索對方的談話意思中,小張的英語、粵語水平取得突飛猛進,與人交流的方式與心態也全部得到了改變。
蛻變2強度課程逼出學習能力
“香港不少大學專業的學制只有3年。這3年還比內地高校的3年短很多,所以時間相當緊張,學生的壓力很大。”對于浸會大學的甘寧來說,初到香港的日子,平時功課非常忙碌,期末考試的時候更要忙到“底朝天”。
香港的大學比內地高校的學制少一年,但是以治學嚴謹著稱,這就意味著要把4年的內容壓縮到3年來學,學習節奏非常快,一般4月就要開始籌備考試,而且春節、復活節很多節日都放假,用來學習的時間很緊張,讓“覺得到香港,壓力會減少一點,享受電視劇里輕松的大學生活”的甘寧一時難以適應。
就是平時,教學的節奏也頗為急促。老師講課用的多是PPT,上課內容學生都要事先去打印好,連教科書也是老師把書單以郵件的形式發給每個人,學生自己到書店里去購買。每一個課程不只有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平時還要交一些論文,做一些演講,這讓甘寧在一開始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很快,甘寧就發現并嘗到了這種教育模式的甜頭!捌┤缥覀冇泻芏鄬W生跟老師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動,也會學到一些可能以前學不到的知識。一開始有一門課叫做認識香港,老師就選定一個話題,四五個學生一組采訪當地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人,采訪以后會做成短片,在上課的時候我們播放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報告。如果反映好的話,也可以接受同學的提問和老師的提問,就會覺得蠻有意思的!
甘寧表示:“在香港讀書之后,明顯感覺視野開闊了,性格上也成熟了不少。就今后的發展來說,‘港歸’的資歷是重要的,但這段經歷所帶給我的東西更重要、更寶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