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系規定,只要拿到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相應課程成績就可以評為優秀。旅游系學生被旅行社聘用,帶團出去工作的,不視為曠課。學生被企業、雇用從事短時間工作的,只要不影響課程學習,學校一律綠燈。
在義烏,平均每月至少有3個會展,其中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文化產業博覽會是其中的重頭戲。每到這個時候,許多學生往往會作為工作人員服務展會,或做營銷,或去收集商業信息,或被聘用當講解員,或為廠家做展示設計。
從2003年開始,學院把每年10月22日~26日(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召開期間)設為實踐周,今年又決定把每年4月底(義烏文化產業博覽會期間)也定為全校學生的實踐周。
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義烏工商學院也千方百計地把實踐課引進來。課堂上,老師給學生傳授挖掘客戶、把握心理等銷售技巧。課后,聯系廠家拿來產品給學生布置任務,等賣完了向工廠結賬等,是學院國際貿易系的做法。工商管理系的市場營銷課程,則讓學生從市場批來商品,在校園里擺攤兜售;計算機系在課程講授中讓學生在網上開商鋪練攤;服裝設計專業又讓學生經常為義烏服務行業設計工作服,替廠家做床上用品設計輔助圖形。
“真刀真槍”實踐的結果,使學生增強了市場適應的能力和崗位競爭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擁有了市場。
經過市場洗禮,課堂學習更努力
書面考試得滿分,走到市場卻寸步難行,這樣的例子現如今實在太多。但在義烏工商學院,有60%的學生生活費能夠自理,有不少學生還能用自己賺來的錢交學費,甚至還寄錢回家補貼家用。全院7000多名學生一年“打工”創收總額可達1000多萬元。
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學校的要求是“必需、夠用”,“而沒有參加實踐的就不一定能獲得學分。”義烏工商學院負責人說。據了解,在義烏工商學院就讀學習的學生,是第四批錄取的高考考生,大約有55%的學生從職業高中升上來。
目前,義烏工商學院的實踐教學占到了學生總學時的40%。校內先后建起了30多個實驗實訓室,并建有“小商品城會展中心”等校外實踐基地40個。
學院領導認為,企業為了取得競爭優勢,總會購置最先進的設備,引企業進校就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訓場所。實訓中,學生以正式工人的身份出現,就必須生產出真實的合格產品,產品不合格、達不到標準,必須返工重來。
據了解,近年義烏工商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8%,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用英語、酒店管理等專業學生的供需比更是達到了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