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創業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價值認同是前提,能力培養是關鍵,榜樣帶動是路徑。
一、注重觀念先導,在多元認知中促進創業教育價值認同。
據有關資料,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比較低,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占20%—30%。在我國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中,很少有人把創業作為一種理想的職業來選擇。另據統計,大學生畢業后有過創業沖動的不少,但真正創業的人卻不多,就業、考研依然是大學生畢業后的首選,許多大學生自主創業往往是就業壓力下的被動選擇,自主創業的意識淡薄。高等教育培養的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而且應該是成功的企業家和就業創造者。以創造性就業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為目的的創業教育,不僅是面向21世紀繼文化知識證書、職業技能證書后的“第三本教育護照”,而且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選擇。從根本上講,創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國民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標志。因此,創業教育的價值,不是“企業家速成教育”,使在校學生成為大大小小的“老板”,創業教育的成果,也不是大大小小的“學生創業公司”。注重學生獨立思維和強烈的創造意識的培養,突出人才素質構成的創造性元素;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增強學生的適應性和競爭力,突出素質教育對人才的綜合性需求;重視教育的實踐性,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突出人才素質培養的實踐性環節,把為未來的幾代人設定“創業遺傳代碼”,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創業人才,才是創業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
二、注重素質主導,在教育過程中突出創業能力培養。
創業教育目的的實現有賴于有效的創業教育體系支撐。創業教育只有遵循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原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創業教育不能離開課堂這一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和基礎環節。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品質熏陶、職業生涯設計、創業能力鍛煉、創業方法指導、遵紀守法教育、創業實踐開展等,都需要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來完成。努力加強創業研究,探索創業活動規律,研究創業者的人才素質結構、成長規律和培養模式,才能促進學生創業和全面發展。
其次,鼓勵大學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除轉變他們的就業觀念外,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開展活動是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載體。通過創業論壇,經常邀請有經驗的創業家、企業家、風險投資家以及相關領域的政府官員到學校講座、對話,為學生傳授創業經驗和技能。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和創業需求,彌補學生社會經驗的不足和學校創業課堂的局限;通過創業計劃競賽,使學生獲得模擬創業經歷,學習積累創業知識,培養創業能力,鍛煉團隊精神、溝通交流和組織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和研究能力;通過創業者聯盟,爭取風險投資機構、企業、科技園、孵化器以及政府有關經濟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參與,加強學校與社會、企業之間的聯系,密切學生與風險投資界、企業界等的聯系,爭取企業對學校創業教育的支持,為學生創造模擬創業實踐的機會,豐富學生的創業學習和實踐,放大創業教育的功能;通過建設創業平臺,開辦自主創業公司,為學生營造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通過參與各種社會實踐,獲取市場信息,擴大自己的社交圈,為創業打下初步基礎。
此外,創業教育還要提高學生的創業與創新技能,對學生的創業過程提供輔導,這也是創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高校有必要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關心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創新精神,對他們進行必要的自主創業指導,使他們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同時,創業教育更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業與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從把握眼前細小機會做起,養成持之以恒的習慣,敢于冒險和快速行動的作風,造就開放合作的處世風格,為未來的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典型引導,在榜樣帶動中釋放創業教育效應。
典型效應主要表現為認同、示范和激勵。認同是接納的前提。典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自律的示范行為聚合社會向善的力量,形成一種特有的“場”的效應,對人們的思想影響具有滲透性、擴散性和彌漫性,進而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標尺和豐碑,使人們的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得以加強,并逐步地主動將自我的價值取向納入典型的行為軌道。典型的激勵效應,關鍵在于情感因素對人們行為意志能力的放大和催化,刺激人們主動調動全部潛力去克服困難,追求精神寄托,體驗美的享受。
雖然,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但通過教育和引導,這些成功創業典型的行動、態度、習慣就會逐步得到大學生的認同,成功創業典型的示范和激勵作用就會得以發揮。創業教育的目標不是期待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創業,但我們相信今天培養學生創業,明天就可能驚奇地發現學生創業的成就。
創業的核心是創新,創業的基礎是扎實的知識,能力、意志和踐行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忽略,創業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能或缺,創業教育與專業建設結合的教學模式不能不建,創業教育與學生就業不能脫節。惟有如此,才能提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