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9月6日電 據《今日早報》報道,如果你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急著想送一樣東西到玉泉校區,應該怎么辦?老實一點的學生要么花4元錢坐公交,要么苦等校車,要么騎自行車去。聰明一點的學生則會上上校園網、打打電話,把東西交給“校內快遞”,最低只要花上2.5元,就能把東西送過去。
隨著杭州各大學陸續開學,眾多校園懶人們都很放心地把東西交給由學生代理的“校內快遞”,“校內快遞”生意因此紅火了起來。不過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學工辦主任許紫岳老師表示,此類學生交易存在較大風險,在學校商業氛圍活躍的背景下,應盡快規范學生的商業行為。
校內快遞搶走同城快遞生意
“校際快遞,每件3元,98(浙江大學校內網)代理2.5元……”“小豬快遞,每日送!24小時到。”在浙大校園網絡上,這樣的帖子很常見。
浙大自動化專業大四學生李國威最近在校園網上搞起了“小豬快遞”,承接在玉泉、紫金港、西溪、華家池校區之間的快遞業務,最低價僅收2.5元/件,比同城快遞5元/件的收費標準便宜了一半。
昨天,記者在玉泉校區見到了騎電動自行車送貨的李國威。他身上背著塞滿“快件”的紅色大背包,車前籃中也放著大包小包。打開李國威的包,發現“快件”真不少——兩支海藻面膜、丁小芹妝前霜、耳麥、鍵盤硅膠墊等等。貨物都被包好,上面寫著收件人的地址和電話。這些貨要被送到3個不同的校區!化妝品都是女生從校園網上買的,電腦配件嘛,基本上都是男生要的。”他說。
見到如此多的貨物,記者以為李國威生意很好,不過他表示,現在老生還沒到校,校內交易還沒活躍起來,每天差不多有10宗生意,最多一天有20宗,“到了開學后的旺季就不好說了!彼f。
大學生商業行為亟待規范
記者從大學生當中了解到,目前杭城內諸多高校的校園內網雖都“各自為政”,卻都已成長為龐大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和學生交易平臺。
據浙江大學飄渺水云間bbs站務陳光秒估計,依托該論壇做各類商品代理、在本校市場“淘金”的學生為千人以上,蘊藏商機不可小看。浙江工商大學“熱力商大”網上,從事校內化妝品代理的學生,收入也能達到3000元/月。
依托于這些商業行為,李國威認為自己的“小豬快遞”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目前,已經有3人加盟李國威的“小豬快遞”,他們也成了和李國威一樣的校內“快遞員”。
不過記者注意到,這些快遞業務和大多數校內交易一樣,是不提供發票或者收據的,萬一物品丟失、折損,產生糾紛怎么辦?面對這樣的問題,李國威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目前快遞的都是小物品,同學之間主要還是靠自律和相互信任。遇到大宗的快件,就要打收條,送貨時也要更謹慎。”
對于活躍的校園商業行為,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學工辦主任許紫岳老師說:“學生有活躍的創業激情,學校一般不會反對!辈贿^許老師也表示,校園內從事各類商業活動的學生很多,但是還沒有像社會上那樣規范,存在一些法律盲點,同時學生買家利益受損也缺少維權的途徑。因此在學校商業氛圍活躍的背景下,規范學生交易行為就成了一種必須。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就在前段時間成立了學生商業聯盟,為學生商家發放信譽證,組建行風監督員,讓學生放心消費等,這就是針對校園商業行為的一種行業規范整合。(鐘夢澤 楊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