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清華大學舉行第九屆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一項為家具和家居設計市場提供3D網上銷售服務的創業計劃摘奪桂冠。雖然大學生對創業似乎熱情澎湃,但一項來自市高校就業服務指導中心的數據卻不容樂觀,目前北京市每年正式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僅有100來人,遠不到畢業生總數的千分之一。
創業計劃大賽的組織者、清華大學學生創業者協會前任會長沈童剛透露,每年清華大學正式投入運營的項目約有20個,自1998年舉辦首屆創業計劃大賽以來,每次參加大賽的項目僅有三四個進行投資運作。雖然近年來教育部門采取多種措施為大學生創業"吶喊助威",甚至推出創業小額貸款,但真正敢于創業的大學生卻寥寥無幾。
大學生創業為何陷入困境?北京市高校服務指導中心負責人分析,目前很多大學生缺乏創業的能力和勇氣,"真正敢創業的沒多少學生",這反映高校現有的創業教育和社會創業環境存在問題。
"‘創業難’首先還是學生缺少人脈和經驗。"曾與多位大學生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商接觸過的沈童剛認為,不少風險投資商人更看重創業者團隊和個人的綜合素質,有的投資商甚至會換項目讓他相中的團隊來做。另外還一個原因,今天大學生創業還缺少"破釜沉舟"的魄力。
不過,部分瞄準市場需求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還是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據清華大學團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創業計劃大賽,清華大學先后誕生了視美樂等數十家創業公司。據了解,奪取第七屆大賽金獎的手機升值服務創業項目去年便獲得了100萬元人民幣的風險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