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11月7日電 最近,一項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工大等數百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41.6%的人表示80后創業熱過了頭,同時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有創業打算。而有老師卻認為,其實80后大學生創業還不夠熱,真正能為社會創造效益的創業還不夠多。
創業帶動就業會越來越多
“大學生畢業選擇自主創業,將會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黨委書記胡禮祥教授分析了畢業生就業的形勢后說。
2007年大學的畢業生是490萬,加上去年畢業沒有就業的還有100多萬,今年要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是600萬。據有關資料,國家勞動保障部提供的就業崗位是900萬。而這900萬崗位并不都是提供給大學畢業生的。根據2005年14座城市的有關部門做過的調查,所有的工作崗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只占20%。600萬的畢業生要去爭不到200萬的就業崗位,就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了。簡單一點說,就是要鼓勵大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除了養活自己還要為社會做貢獻,為別人創造崗位。
80后創業目前是否過熱
現在高校里學生創業者越來越多,社會開始擔心“80后創業是否過熱”,城市學院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1.6%的人表示創業過熱了,35.9%的人表示創業還不夠熱,還有23.3%的同學表示要看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氛圍。
在有沒有創業經歷問題上,有89.2%的人表示沒有創業經歷,但是,其中67.6%的人表示有創業的打算。在表示有創業的打算,但沒有行動起來的這部分人當中,有64.7%的人表示現階段社會上以及學校里對創新創業的一些宣傳和活動對自身的未來選擇有很大的鼓舞,另有19.4%的人考慮到了創業的艱辛,想看看形勢再決定。
老師認為創業氛圍還不夠
“創業絕不僅僅就意味著辦公司,當老板,很多人長期以來都誤讀了這個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胡禮祥教授在解釋關于“創業”這個詞的含義的時候說道。“很多人認為學校進行創業意識培養,就是在鼓吹大學生放棄就業機會,下海做生意,這是非常狹隘的理解。”
“我認為在校生可以做創業的準備,但實際操作不宜過熱;但對已經畢業的80后,我們提倡大膽去創業。”胡教授同時提出,“但就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上,我覺得還不夠熱!”
他覺得,既然創新創業是為了尋求更多的價值實現的方式,那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于80后這一批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意識灌輸還遠遠不夠。學校要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地去培養他們創業的能力,增強他們創新的意識。不管是通過怎么樣的方式,能夠使他們自覺地去培養創業的能力和意識,了解自身的特點和潛質,并有意識地去朝著社會需要的方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