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新近出臺政策“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已在校園里引發熱議。贊成者認為創業也是一種學習,反對者則認為無論如何學習還是學生的第一任務,學校如此做法有點本末倒置。對此,高等教育專家認為不必太過擔憂,而是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本身理智的選擇,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是大學開放度、包容度的一種體現。 部分高校:允許學生休學創業
剛剛過去的大學生創業周上,復旦、交大、同濟、華東理工等各大高校都充分展現自身對大學生創業氛圍的努力營造,成立創業導師團、成立創業指導中心,各項新政陸續出臺,使得“大學生創業”儼然成了高頻詞。其間,華東師范大學對外公布,允許學生因為創業而休學。
華師大科技處副主任張斌盛表示,學校出臺了各項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創業,“如學校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學生可以休學1年專門從事創業,學校為其保留學籍。對不想休學的學生學校將出臺創業學分制,凡事創業學生均可以獲得2-4個學分不等。同時學生企業內的員工均可使用學校的圖書資源,學生企業可以使用學校的實驗室和儀器設備資源等。”記者了解到,新政一出便在校園引發熱議。
效果:已有學生享受“新政”
張斌盛告訴記者,由于創業勢必分散精力,而學生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選擇時避免兩難,才推出這樣一個彈性的舉措。
據了解,去年該校軟件學院曾有一名學生因為創業而有4門學科不合格,根據相關規定是要作出退學處理。由于該學生表現一貫優秀,而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也值得鼓勵,為此學校相關部門專門因此召開現場辦公會商討處理,結果學校網開一面仍然允許該生繼續求學。而這樣一個現實案例,也觸發學校在這方面的思索和實踐。
雖然新政剛剛出臺,但最近一年間已有學生在半公開化的情況下享受到這份特殊待遇。華師大廣告專業大三學生張虔表示,他身邊就有幾位同學因為這個政策而能在大學階段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既有校園這個避風的港灣,又可以適度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干一把創業。相對于過去可能產生的極端結果,現在的環境真是進步多了。”
而另外一位已經徹底放棄校園的創業學生則認為,保留一年學籍,這樣的實際意義并不太大,“創業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
【校方觀點】
此舉體現了大學開放度
“凡事物極必反,任何東西過分鼓吹總會產生負面效果。”華師大科技處副主任張斌盛表示,政策出臺,并不代表人人都要去用,這只是一個更為彈性的舉措。“就高校而言,鼓勵大學生創業,看到多少個成功案例并不是重點,而是這種做法已經納入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一個環節和途徑。”
那么,有了這樣一個彈性的新政,會不會有太多人提出休學申請而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張斌盛表示,“絕對不可能,創業學生畢竟還是少數。”據了解,受到創業資金、創業項目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創業并不像想象中那般容易,因此貿然創業的人根本不可能多。
高等教育專家、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清華大學早在“大學生創業”概念剛剛提出時,就開始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如今交大、華師大等高校也開始實行這樣的政策,“不逼迫學生必須在學業和創業中擇其一而行,這正是大學開放度的一種體現。”
熊丙奇認為,允許不等于鼓吹、支持學生都去休學創業,這只是給了學生一種選擇,在遇到合適創業機會的時候,允許學生全身心投入,對學生來說未嘗不是好事,而且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本身理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