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牡師院2008屆畢業生供需洽談會打響我市高校畢業生首場『就業戰』,此次招聘會共有126家單位登門,最后有300多名畢業生簽約。
校園兼職為創業埋『伏筆』
招聘會結束后,牡師院中文系學生李蕾說:『我投的5份簡歷至今還沒有信兒,估計石沈大海了。』但李蕾依然很自信:『我做過很多兼職,也做過某產品的校園代理,有營銷經驗,如果干不了本行,我就干營銷,實在不行就自己開個小化妝品店,總之要找點事干。』
牡丹江大學計算器系的王巍自認為已經摸到了計算器的『精髓』,一心想走IT路,但迫于競爭壓力,他擬定了『三步走』的創業戰略。第一步是網上開店,第二步是合伙開網吧,第三步是搞軟件開發。小王笑著說:『這只是一個初步設想,但有夢就有希望』。小王的設想并不是空中樓閣,他在校內連續獲獎學金,在校外大企業也實習過,做過兼職網管,實踐經驗相當豐厚。
『讀大學時,我就到過一些民辦高校實習,不但學到了如何教書育人,也旁觀了人家的辦學思路,所以畢業后想嘗試開辦一個小型培訓班。』牡師院法律系的學生郎士超說。
共同為大學生創業注入活力
牡師院就業指導處教師馬弘偉向記者介紹說,目前在全校實行的『第二課堂』,就是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二課堂是短期和應急性質的培訓。因為創業是一個較為艱辛的過程,需要事先精心的準備,包括在認識、技術和資金乃至經營理念等各個方面的準備。這個準備過程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以非師范專業為例,在大一、大二就有意識地引入創業教育,讓他們意識到就業的多種選擇,引導學生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準確定位。
市人纔市場主任張衡君在談到畢業生自主創業時說,無論是畢業生自主創業,還是被動創業,都能緩解目前緊張的就業形勢,尤其是在經濟轉型時期,更需要依靠技術和知識創業。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以推動企業逐漸擺脫較高的勞動成本,形成以技術、資本及知識為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帶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