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貧困大學生賺了錢 建創業基金幫同學
他們是一群靠國家及社會助學金上大學的貧困生,然而卻憑著敏銳的頭腦、勤勞的雙手在校自主創業,并且把掘得的“第一桶金”反哺學校及同學,建立起第一個由學生投資的創業獎勵基金會;他們組建的“學院之星”銷售團隊成了大學校園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昨日上午,當宜賓學院2005級經濟管理系財會專業學生郭楊從學院領導手中接過“愛順創業獎勵基金會”的批準文件時,他和幾名享受國家助學金的貧困生都激動不已。“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來鼓勵更多貧困學生走出心理自卑的‘陰影’,通過勤勞的雙手來創造生活、創造未來!”
鍛煉:創業實踐消除自卑心理
22歲的郭楊是陜西漢中人,宜賓學院2005級經濟管理系財會專業學生。“我從大二開始就外出兼職,記得第一次暑期打工是‘十一’黃金周幫一商家銷售手機,8天賺了400元錢。”
和郭楊一起“創業”的2006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黃朝忠深有感觸。他來自成都新都一普通工人家庭,貧困生,自小心理自卑、性格內向,“考上大學后家里一直在為我的學費發愁,和家庭富裕的學生相比,自己總覺得很渺小。”站在記者面前的黃朝忠樣子憨厚,話語不多,可一站到號卡代銷點前,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口齒清晰,談吐很有親和力,“代銷號卡對他而言是一種莫大的鍛煉,性格開朗了許多,他的銷售業績也是團隊里最棒的!”
掘金:賺錢且學習課本外的知識
郭楊和他組建的這支“學院之星”銷售團隊校園創業掘得的“第一桶金”,要從2007年9月的一次迎新促銷活動說起。“當時移動公司來學校招兼職促銷員,向新生銷售號卡等通訊產品,我也去應聘了。”郭楊回憶說,僅3天的迎新促銷活動顯得很火爆,他和同伴們做了市場調查,許多學生的換卡周期大約1個月左右,“學生換卡的更新速度很快,這就是一種難得的商機!”
于是,郭楊和兩三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合計,干脆在那次迎新兼職促銷活動后繼續“專業”代銷號卡,“我曾在一些通訊商家兼職打工的經驗發揮了作用,他們紛紛信任地拿號卡給我們代銷。代銷號卡的利潤都不低,就這樣今年新學期開學僅一個月,團隊便銷售了420多張號卡,凈賺近8000元!”郭楊興奮地說,這次校園創業不僅嘗到賺錢的甜頭,還讓他們這些學經濟管理的學生弄懂了不少如“鋪貨代銷”、“滾動結款”等課本上學不到的實用商業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