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學校應加強創業培訓學生應提高創業能力
在就業形勢越來越緊張的當下,創業列入了很多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據上海市近期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打算,而創業網所做的一項調查更是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學生在一瞬間擁有創業沖動。
然而,不可忽視的一個現實是,一大部分人在創業這條路上碰得頭破血流,有的甚至尸骨無存,這讓我們警醒。
大學生創業:怎一個愁字了得?
“前期就要上百萬的投入,即使資金有著落,可成本能否收回還不一定呢!”小程說道。打算畢業后創業的小周和小程這幾天很是悶苦,原來他們打算在家鄉開一家飼料加工廠的想法因為前期的資金投入預算過大破產了,盡管小周的父親是村長,有著土地資源的優勢,但是創業的資金風險還是讓他們望而卻步。
與之相反,蘭州大學的丁某在校期間成功運作了一個攝影工作室,短時間內就收回了成本,而且一直到現在還很紅火呢!“當時做工作室的時候對收回成本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我對學校這塊市場比較熟悉,之前也做過很多調查分析!倍∧持v道。然而丁某畢業后并沒有自主創業而是選擇了就業,“因為論專業背景,我們只是學生時代開了個小店而已,沒有什么獨特技術,現在的社會不是僅僅憑借一點點激情和幻想就能做成事情的。我需要有一個保障和依靠。”
他們的經歷應該代表了很多大學生創業的心路歷程。前不久,上海市人大會有一項議案曾指出,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僅為2%-3%。大學生盡管有調查顯示,眾多大學生有創業沖動和打算,近九成社會人士也鼓勵大學生創業,然而真正到社會上去創業的人數其實并不多,成功率的極低也是一個不打折扣的現實。
“像現在在校期間創業的學生都不過是小打小鬧,嚴格來說還不能算創業,只能算職業,而畢業后去創業的人數就很少了,成功的就更少了!”一所綜合類大學的老師說。
“現在總的來說,大學生創業人數非常少,可能連1%都不到。”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羅建北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談到。
大學生創業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像年齡、學習的能力、知識以及政策的傾斜等,但是事物兩面性也決定了大學生創業面臨著一系列的困境,制約著自己的發展。
在創業網上所做的一項“大學生創業調查”中發現,“資金”、“社會經驗”,“企業運作及管理經驗”,依次成為大學生自認的三個缺失。而同樣的選項,在社會人看來,“資金”的比重明顯下降,而“社會經驗”有所上漲,社會經驗恰恰是大學生最為缺乏的。
有數據顯示,有45.5%學生的創業夢因資金匱乏擱淺!捌鋵嵵袊Y金并不少,但是投入初期的初始資金很少,‘天使資金’不多!绷_建北教授分析道,創業如果一點資金都沒有肯定不行,一般都是最親近的人借錢給你創業,他們之所以投資只是因為信任你,而像現在風險投資,外資內資都很多,但都比較偏重投資晚期或者說成熟期,而投資初期的不多。
“像現在政府推出‘創業投資基金’,就鼓勵投資初期,這樣的做法就比較好。如果尋求項目投資的話,一般比較困難。”
羅建北認為目前大學生最主要的困境是不具備商機意識。她分析說這和我國的大環境有關,我國的教育從小到大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傳授的知識以技術為主,而創業對技術要求不高,更重要的是把握商機的能力,現在大學生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力。
如今的創業就像是寬進嚴出的大學門檻,入門容易但畢業很難,大學生創業光有激情是遠遠不夠的。
“應該從整個社會、整個學校入手來加強這種商機意識的教育,去開展創業培訓教育,培養創業能力。”羅建北教授建議道,“這里說的創業不應是找不到工作而被動去創業,應該是主動,真正地看到商機!
從個人來講,大學生還應該去培養自我創業意識,去培養那種不怕失敗的創業精神,因為我們國家和美國來比,從小就缺乏這種創業的啟發激勵!澳闳绻约簺]有創業動機,別人怎么做都不行!”羅建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