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故意把食物分撒在竹林中,以增加雞的活動量,這樣養出來的雞肉質更緊,口感更佳。4個月過去了,就在他們想著把雞賣個好價錢的時候,令他們想不通的問題出現了。
楊國聰:“先養,意思到時候肯定有人要,埋頭苦做,先做,結果到了雞長大了,忽然覺得這個誰要啊!
兩個人在山里埋頭苦養了四個月的雞,從未考慮過市場銷路的問題,2007年11月,他們運了250只雞到農貿市場賣的時候,才發現不對路。
現場:“慢點,慢點。”
雞販子:“他就是放在這里,我給他一個地方,他放在這里賣,他就是價格太高,雞是很好,就是賣不動,我們這里最高的雞才賣15,6元,他賣28塊!
潘勤:“雞就在那耗了幾十天,從5斤耗的三斤,都成雞架子了,最后實在不行了,再放下去就成雞干了!
他們低價處理掉了80多只,剩下的都死掉了,各種費用加起來,這批雞虧了潘勤近萬元。兩個年輕人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養出具有農家雞品質的雞,因此成本比較高,他們先后投入了10多萬元,喂的是五谷雜糧,養殖周期都在四個月以上。如果把這種雞拿到農貿市場賣,價格很難被接受。他們決定換個地方賣雞,并開始了明確的分工。
楊國聰:“一個人專門跑市場,作為他農活肯定干不了,那肯定我來干了!
潘勤:“不是干不了,是強項的問題,就像跑市場你也可以做業務,但是強項,做個團隊嘛!
楊國聰:“所以我也無怨無悔的呆在場里養雞了!
從此潘勤負責回老家福州開發市場,他把目標定在一些有消費力的星級酒店上。每天他都會給自己定一些推銷目標,然后一家一家的找上門去。
潘勤:“兜一兩只雞,從人家酒店大門口直接殺進去,酒店的跑堂問我,你干嘛呢,賣雞的,你走錯位置了,我就差沒被一腳踢出來,出來的速度比進去快多了!
在家的時候有家人寵著,在養殖場的時候有楊國聰幫著,到了市場上的時候,潘勤第一次感受到市場的無情。有一次從酒店出來后,剛好又遇上了瓢潑大雨,把潘勤淋成了落湯雞。
潘勤:“打退堂鼓了,頂不住了,后來自己給自己打氣,說不定這場大雨下完就把我的霉氣沖走了,我說不定從這時候開始就轉折了,也不一定啊。”
然而那場大雨并沒有沖走潘勤的霉氣。就在潘勤為賣雞四處奔波的時候,2007年12月潘勤的朋友鄭家河介紹了一位中間人給潘勤,這位中間人說如果潘勤能付一些打點費,就可以幫潘勤把雞賣進超市。
潘勤:“也算病急亂投醫啊,很多人都跟我說過,有可能是假的,有可能是騙子,有可能是怎么樣怎么樣,我那時候就想搏一把吧。”
鄭家河:“因為他說超市的采購之類的,要吃啊要喝啊,要進去要一些費用,所以當時就籌了一筆錢!
作為潘勤的朋友,鄭家河也是想幫潘勤一把,因為當時潘勤出來跑市場一個月了,還沒有賣出幾個錢,而養殖場那邊的雞已經快斷糧了,楊國聰天天向潘勤告急,實在不行就先低價處理掉一批雞。
楊國聰:“真的養不下去了,口袋里一分錢都沒有,最難的時候口袋里只有60塊錢,一直都是借,那時候每天都得600塊錢,燒錢啊!
潘勤:“楊國聰那家伙三天兩頭給我打電話,潘總阿,福州市場怎么樣了,我家里不行了,受不了了,雞沒得吃了,那時候只能跟他說,再給我一點時間,馬上就好,下個星期就有答復!
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被潘勤視為救命稻草的那個中間人連個答復都沒有,花了近萬元的打點費,最后中間人只給了潘勤一個公司的名字。
潘勤:“第三次給錢的時候,我一定要他給我答復,到底是給我介紹什么人,什么企業,然后他給我逼得不行了,順口就說出了這個公司的名字!
既然中間人靠不住,潘勤決定自己聯系這家公司。2008年1月他上網查到了這家公司,打聽到了電話號碼,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他給這家公司老總林忠耿打了電話。林忠耿擁有一家肉品配送公司,專門為福州市各大超市配送肉類,如果有他的渠道,潘勤的雞就能順利地進入福州市各大超市。
潘勤:“我一定要跟林總聯系上,因為這是我唯一的出路了,再不聯系上,我那時候已經真的快頂不下去了!
林忠耿:“他說我是大學生,想做這些家禽,但是因為現在還沒有什么銷路,想找你這位大哥幫忙一下!
然而頭幾回通話并沒有什么效果,對林忠耿來說,像潘勤這樣想通過他進超市的人太多了。賣雞心切的潘勤沒有放棄這個機會,依然態度很誠懇地給他打電話,把自己的情況告訴林忠耿。潘勤的努力沒有白費,林忠耿答應見見潘勤。
林忠耿:“他一直打我電話,一直拒絕他,電話打過來很客氣,這么客氣要不然就見見面吧。”
當時林忠耿剛好在銀行里辦事,于是他約潘勤在銀行見面。初次見面,林忠耿覺得潘勤很不成熟,兩個人的談話即將結束。沒想到這時有人打電話給林忠耿問他的住址,一旁的潘勤意外得知原來林忠耿和自己住在同一小區里,一下子讓潘勤看到了希望。
潘勤:“關系一近很多話談起來就好說了,沒那么拘束了,我就覺得整個人很放松啊!
林忠耿:“有個鄰居會比較信任一些,要是不是鄰居我可能也不會幫他,就這樣子。”
這次見面以后,潘勤趁熱打鐵,幾次登門拜訪林忠耿,把宣傳資料給他看,把自己和楊國聰的創業故事告訴他,終于打動了林忠耿。
林忠耿:“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很少像他這樣是城里的小孩,跑到邊遠的山區去創業,有被他們打動了一下!
在福州的超市里,大多數賣的是凍雞,像潘勤這樣的農家雞比較少,林忠耿看到了市場空缺。從2008年1月開始,林忠耿開始幫潘勤把雞賣進福州的7家超市,潘勤只需付營業額的6%給林忠耿就可以了。每月的銷量已經從最初的100多只增加到現在的一千只。潘勤也趁機擴大養雞場規模,現在他的存欄量有7000只,一些酒店的供貨商也找上了門,他的下一步計劃就是把雞賣進酒店。
潘勤:“按我們現在的趨勢,再過幾年,我要在福建省內做土雞的NO 1,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