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我們會畢業,會走出校園。到時候,沒有了學校的照顧,我們怎么辦?就得從現在就學會成長,鍛煉自己走向市場。”陳啟專有點羨慕拓荒工作室的創始者們,“當初工作室成立時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來自校外的,給泰特展覽做網站。”可是,離開學校搖籃走向市場,談何容易?
工作室原來還有市場部專門負責市場開拓與推廣,去年搬遷后,出于場地及其他因素的考慮,市場部被撤掉了,現在策劃部的工作開展得也不太順利。另外,一放暑假,十幾名成員大部分都回家了,只剩下四五個人值班,新市場的開拓就更無從談起了。
對此,陳啟專也很無奈。
采訪手記>>>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被炒得火熱。然而,真正能在市場大潮中挺立的學生公司并不多,更不用提發展了。從這個層面來看,創辦至今已走過2個年頭的拓荒工作室無疑是幸運的。這,源于有一個照顧她、呵護她的搖籃——學校。但顯然地,處身“搖籃”的“拓荒工作室”,尚未達到他們自己提出的口號:“拓荒,讓天地更寬廣”。
怎樣才能走出更寬廣的天地?首先要學的,就是開拓市場。而這,恰恰是拓荒工作室的弱項。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工作室的成員以技術人員為主,沒有一位成員是擅長市場營銷,或者是營銷專業出身的。這樣一群技術型的學生,自然會對開拓市場一籌莫展,出現瞎跑兩三個小時空手而歸的情況也不足為怪了。
這不禁令記者想起,曾在2007年引起業內大討論的一起學生創業失敗案例。當時,5名河南籍大學生籌資百萬元在北京創業,可一年半的時間里,他們不僅沒有掙到一分錢,湊來的百萬元資金也打了水漂。事后分析,失敗的一大原因就是沒有重視市場營銷工作,以致缺少市場信息渠道,“如果當時信息渠道更暢通,早點兒知道一些信息,我們就不會坐失良機了。”
前人的“如果”,至少能為“拓荒者”們提供參考。想走出搖籃,真正融入市場,學子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創業網轉載稿件,http://www.fswe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