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到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雖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卻并不妨礙大學年年擴招,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14萬,而2005年達到了338萬,是2001年的3倍。
面對職場:霧里看花 迷失自我
就讀于重慶大學生化系的王茹不停地給家鄉這邊的親戚打電話,因為她是包頭人,如果在畢業之前找不到用人單位,她就只能再回到包頭了。7月份就要畢業了,好在今年老家要招一批應屆的大學畢業生做公務員,她想抓住這個機會,同時還動員家里的老爸老媽給她找關于招聘的相關資料。她告訴記者,本來想考研,可是現在能考上的畢竟是少數吧,要把握所有可能的機會,讓自己畢業后盡快就業,當然首選的職業是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和涉外企業。
2005年7月份畢業的鐘利也天天圍著各類人才招聘會轉。他告訴記者,自己苦讀15年的書,所學各類知識,不能就簡單地浪費于月工資于800元以下。記者發現,當前,大部分畢業生都期望自己能順利地進入一些高收入、低風險的單位。像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員,即使進入了企業也希望自己處于行政領導階層。
畢竟成為國家公務員的畢業生是少之又少,成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又是少得可憐,那些進不了這些單位的畢業生又將何去何從?
社會需求:素質居首 重在實用
來自于廣東中山市的陳先生在呼市做公司里人力資源部的主管。他說,人在企業經營的資源中是最活躍的因素。人力資源是帶動企業組織生存發展的命脈,公司最高主管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打造優質的人力團隊,以實現企業的目標,并免于競爭威脅。錄用優秀的人才是經營人力首當其沖的問題。
“誠信人才”
根據用人單位反映:人才交流會上的“贗品”最讓人頭疼。有的大學生在學習專業欄里,填寫了外語、計算機、韓語等多個專業,有的甚至是同一個學校同一年級的兩個畢業生都在檔案中說自己是學生會主席。還有的在自己所學專業領域里夸大其詞。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們真是不敢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