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創業基金為何少人問津
對于一個剛剛跨出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既沒有社會經驗又沒有經濟來源,他們又如何解決創業資金問題呢?在接受調查的680名學生中,有5%的人選擇向政府部門申請資金,有57%的人選擇銀行借貸,14.6%的人選擇向父母及親朋好友借,14%的人選擇吸引風險投資,9.4%的人選擇自己積累。
銀行貸款因其較強的可行性也備受自主創業者的青睞。但在采訪有相關創業經驗的同學時,他們都表示:“創業的啟動資金,我們一般會想到向銀行貸款,但是因為大學生自主創業風險大,在申請貸款時往往又沒法出示貴重的抵押物或者擔保人,所以被拒的概率很高。”
在被調查者中,向政府部門申請創業基金的僅占5%。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省政府設立的1億元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已進入實質性運作,已審核批準大學生創新創業、科技推廣等項目1192個,受惠大學生近5000人。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積極出臺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創業資助辦法。杭州市西湖區設立“西湖區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給予大學生創業企業20萬元以下一次性創業資助資金;寧波市通過小額擔保貸款、創新資助、規費減免、人事代理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創新資助金額每項最高可達60萬元,個別重大項目可達100萬元,創業扶持金額每項一般為20萬~40萬元。
政府出臺如此多的優惠政策,為什么考慮申請的人卻那么少呢?調查發現,有33%的人表示不了解政府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和優惠條件,43%的人表示僅限于聽說,20%的人表示一般了解,只有4%的人表示十分了解。同學們得出一個結論:對于政府出臺的各種政策如何做到更好地讓學生了解也是存在的問題之一。
多數人選擇創業前先就業
在受訪者中,有六成人選擇了先就業再創業。
“我大學學的就是國貿專業,雖然一些理論知識是具備了,自己也有想開外貿公司的想法,但是很多業務實際操作方面的知識,公司運營的經驗,甚至一些客戶資源,對于Cye.com.cn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很難掌握,像我在外貿公司工作快1年了,積累了些經驗,等資金各方面都準備好了,我就準備自己另起爐灶了。”畢業于浙江工商大學的張勵旻同學說。
據介紹,在調研中選擇先就業再創業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為今后的創業積累經驗和人脈,另一類人是覺得他所從事的崗位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或自我實現的需求,才萌發自主創業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