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天之驕子也躲不掉國際金融風暴的“寒冬”。面對這個“冬天”,北京理工大學大三學生小方卻并沒有閑著,春節剛過,就早早地回到學校,為自己的“生意”開始忙碌。小方現在是北京中關村一家電腦公司的校園代理,已經干了兩年多。
“大一下學期的一天,我在校園的宣傳板上看到一則‘校園代理’的廣告,是代理各種組裝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當時我不太明白什么是‘校園代理’,只是想著能為家里減輕一些負擔,也想鍛煉一下自己,于是就去了。一路走來,雖然很辛苦,但也得到了鍛煉,很難忘。”聊起做校園代理的經歷,小方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
其實,“校園代理”早已不是一個新鮮名詞。如今的大學校園里,海報欄、電線桿上,網絡上的BBS上,隨處可見招聘校園代理的廣告,校園代理們制作的各式各樣的傳單也不斷地出現在寢室、教室和圖書館。
校園代理的出發點各不相同,代理的東西也五花八門。他們稱不上小老板,也不可能靠代理發家致富。他們中的很多人,僅僅是把代理當作一種業余愛好或鍛煉自己的機會。這個群體構成了高校獨特的“校園代理族”,也催火了高校經濟。
校園代理靠口碑生存
李維在中央民族大學可算是“名人”。因為每天經過學校海報欄的人,都能看見他發布的最新產品廣告。
去年3月,正上大二的李維想找一份兼職,賺點生活費用。一天,一家科技公司來到校園搞促銷活動,向學生推銷各種MP3和移動硬盤。由于價格優惠,那次的活動很成功,很多同學都參加了“搶購”。回到宿舍后李維心動了:我能不能在校園里設立一個代理點,以后同學們購買時不就更方便了嗎?說做就做,他立刻找到了這家科技公司,把自己的想法向對方一說,雙方一拍即合。從此,李維成了這家科技公司在中央民族大學的校園代理。
李維回憶起經商之初的日子,還是很激動,“那時我的宣傳手段主要是貼海報、發傳單。為了能讓人信任,我還把售后服務拉了過來,因為學生很看重這個,機器壞了我幫他們送去修,很方便。這樣過了大約半個月,我終于賣出了第一臺MP3。再后來就順了,因為我代理的產品質量好,售后服務也很及時,所以回頭客很多。有時候一個班里有一個人說好,那其他的同學就很可能來試試。在校園里經商,靠的就是‘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