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多數應屆畢業生一樣,從2007年10月份起,我開始關注各類招聘信息,為各類招聘會準備、奔波。由于自己研究生期間的專業是高等教育管理,所以求職的重點集中于上海各高校的管理崗位或輔導員?墒,10多份簡歷投出去后都石沉大海,這讓我開始反思起自己的就業觀———一定要去高校當管理人員嗎?
和導師交流后,進一步證實了我的猜測:很多高等院校的管理崗位都要求博士學歷,碩士研究生基本沒有機會。認清這一點,我開始轉變自己的就業觀念。考慮到本市郊區的中小學教育質量正在提高,正值吸納大量年輕教師的時機,所以我開始關注這些學校的師資招聘信息并投遞簡歷,而且誠心誠意地向用人單位表明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珍惜與渴望。但是,事情并沒有我想的這么簡單。
就拿2007年12月一場師資招聘會來說,我在那場人山人海的招聘會上連眼鏡都擠掉了,好不容易等到和幾個郊區中小學負責人交流的機會。他們一聽我是上師大研究生,態度頓時變得微妙起來:“我們這個地方很遠的,你真的愿意來嗎”、“來我們這里教書,你要自己租房,一定要想清楚啊”……也有學校對我“實話實說”:相比于戶籍不在上海的外地生源,郊區學校更愿意招家在當地的年輕人,相對比較穩定。
盡管這讓我有種“剃頭擔子一頭熱”的感覺,但我也理解他們,畢竟培養一個年輕教師學校花費的成本也不小,郊區的生活條件相對艱苦,也難怪他們會有這樣的擔心?墒,我是真心誠意想去郊區工作的呀,為什么投了一圈簡歷還是不成功呢?
后來又一次失敗的面試經歷,讓我明白,有時候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當時,松江區有一個中學對我印象挺好,要我去試教一節英語課。由于我正忙于論文答辯,沒花太多心思準備,覺得中學英語課自己肯定能勝任。結果上了課才發現,我連一些基本的英語課堂用語都運用不好,對新教材也不熟悉,這些“致命傷”讓我錯過了這個機會。從此,我開始有意識去請教一些中小學的英語教師,因為要去郊區工作,光有熱情不夠,扎實的專業功底不可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