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低的就業率絕非我們想見的: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目前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僅為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不少畢業生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而選擇自主創業。專家提醒,盲目創業隱患多且易陷入困境,千萬別把創業當作就業,積極尋求就業崗位,仍是畢業生的首選。 毫無疑問,合適的就業崗位是畢業生的不二選擇,是每個高校畢業生朝思暮想、極其渴盼的。但事實在于,隨著金融風暴的到來,原本積重難返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610萬,比2008年多出了52萬。加上往年畢業生,至少有700萬人等待就業。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明明知道社會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就業崗位,卻還大力提倡“尋求就業崗位為首選”多少顯得有點滑稽和可笑,難道讓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無所事事、流浪街頭么? 在此就業寒冬之際,作為一種前所未見的自救意識的涌動,高校畢業生創業激情爆發,大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勢,這是難能可貴的。他們依仗自身充沛的精力,較好的專業知識結構、獨特的見解、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吃苦耐勞、膽識過人的精神氣魄,敢于向命運挑戰,與殘酷的現實搏擊,本身就代表著一種進步。他們愿意在社會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高校畢業生獨有的優勢,有何不可呢?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不僅要鼓掌叫好,大力地推崇并揄揚,更應該為他們添油加薪。 當然,成功的創業需要很多條件,如專家所言,最需要的是“三資”,即資本、資歷、資料,其次就是基本的理財技能、推銷意識和溝通技巧。但我想說的是,凡事不是絕對的,“三資”并不構成創業不可逾越的鴻溝。資本不多,可以做小本經營,正如一畢業生所言“我不信創業擦皮鞋還會弄得傾家蕩產”;資歷不夠,可以在實踐中去充實,沒有誰剛畢業就是個行家;資料不全,但只要肯下功夫,借助網絡、人脈關系等,信息資料的獲取Cye.com.cn也并非難于上青天。至于基本的理財技能、推銷意識和溝通技巧也大可以在創業的實踐中去摸索,有那么多年的良好教育做奠基,學起來定是水到渠成的事。何況,每個畢業生的背后都會有強大的精神后盾——家庭、師長、親友,他們都是這些畢業生的智囊團,都會不遺余力地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做他們的導航人。加上中央和地方給予高校畢業生創業的種種優惠政策,讓成功創業蔓延開來變成一種事實不是不可能,而是極有可能。 我一直都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這些高校畢業生能夠端正心態,盡情噴發創業的火焰,發揮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氣魄,就一定會取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即便不能個個成為無限榮耀的“比爾·蓋茨”,但只要能衣蔽體、食裹腹,實現基本的養家糊口,也是對和諧社會的一種貢獻。而作為關心大學畢業生的我們,必要的提醒無可厚非,但請不要潑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