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10點,匆匆走出教室的重慶工商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三學生李宇,又來到了在學校舉辦的就業招聘會。
此時,他的身份是用人企業的股東,前來招聘,接受其詢問的全是自己的師兄師姐。
60余師兄師姐求職
上午10點25分左右,李宇收到了第一份應聘材料——該校文學與新聞學院應屆畢業生張茜的自薦材料。從公司開始招聘,一個多月來,他在網上和各類招聘會中,已先后收到60多份各個高校“師兄師姐”的應聘材料,而成功通過考核的僅兩名學長。
“如果我們聘用了你,對于試用期的基本工資,你的心理預期值是多少?”“在與教育培訓類企業打交道時,你覺得應該如何說服他們?”面對招聘企業代表嚴肅的問話,張茜顯得有些拘謹,但她不知道,面前這位操著流利普通話的招聘主管,其實是自己的“師弟”。
在這場招聘會上,李宇與幾名同學創辦的公司提供了廣告設計師、業務經理等6個崗位。同時,他們還邀約不少業務伙伴一起參會,提供其他就業崗位。
走訪10余高校調查
去年10月初,李宇到學校的復印店復印資料,背面的空缺讓他覺得很可惜,“復印時一般只會用一面,背面大多會被浪費,何不把背面利用起來,吸引針對學生群體的企業做廣告。”
李宇通過上網查詢,發現在國外和我國的沿海地區早已有了這種廣告投放模式,它也有個學名叫“覆蓋面”廣告運營,但在重慶是個空缺。“之后,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5個平時很談得來的師兄,當時他們也正苦于找工作,對于這個點子,大家幾乎一致認可!”之后的1個多月時間,6人走遍了全市10多所高校的40多家復印店,最終的調查結果證明了這種方式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