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理工學院日前舉行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首批入園項目“PK”賽,最終選定12個項目入駐學校創新創業園,這些入選項目將獲得3000元到2萬元不等的創業啟動金。不過,這種“PK”賽與學校以往舉辦的虛擬創業大賽有很大不同,因為多了實戰的“火藥味”,不再是“紙上談兵”。
據介紹,參加“PK”賽的團隊是前期“商業計劃書”征集初選過程的優勝者。創業園區自3月面向全校學生發出項目征集通知,吸引了40多個團隊報名參賽。經過校內外“創業導師”和專家評審,選出15個項目參加決賽。
在項目“PK”賽中獲得最高分的“夏里服裝工作室”,是一個從事特色服裝設計與制造、整體著裝形象咨詢和商場導購的經營的項目,主要承接各類賽事服裝和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的服裝定制、個性成衣設計與制作、服裝來樣、來料加工等。該項目最大亮點是利用了校內現有的資源和優勢,服裝工作室軟硬件資源主要以學校設計藝術系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實驗室、器材設備、軟件等為主。指導老師孫可可介紹說,這個項目之所以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關鍵在于把創業和大學的實際結合起來,“學校里有相關的專業人才,有比較完備的硬件設備,師生們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平臺獲得實踐機會,從而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源成本,不僅能促進本專業師生產學研結合,提高專業水平,還可以帶動學校整個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
注重挖掘和利用校內資源成為入園項目共同的優勢。比如,《創奇》雜志創業項目、“名店聯盟”尚街網、校園DM廣告制作公司等,都是利用高校大學潛在的消費市場為籌碼換取社區贊助,這些項目的思路是:先建立一個信息發布平臺——雜志或者互聯網等媒體,搭建一個商家與大學生消費者交流、互動的平臺,利用大學生消費市場向社會“尋租”,出租雜志宣傳版面或網站頁面空間。“作為一名大學校園的消費者,我深知大學生的需求”,參賽團隊在敘述創業項目優勢時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個關鍵要素,那就是貼近市場。二手自行車出租和買賣市場催生了創業點子,大學生情侶消費市場催生了“愛情地圖”等消費指南創意,大學生“驢友”偏愛的旅行路線催生了周末旅行社……“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創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