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雨滂沱,還是陽光普照,參與第六周干窯鎮“服務周”的機關工作人員走村進戶,傾聽民聲,積極調研。此次“服務周”內容圍繞喜迎“七一”、組織文藝下鄉活動、城鄉結對等展開,如何加強農業技術創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成為蹲點服務人員共同的話題。
昨天上午,嘉善報社蹲點服務人員來到新星村的結對戶李國民家,詳細詢問了他家的農業生產情況。成箱的絲瓜、黃瓜堆放在家門口,李國民感嘆道:“銷路不好,現在每公斤賣1元都少有人問津。”在他家的大棚內,只剩少數番茄沒有采摘。李國民說,他從今年4月就開始采摘番茄了,并以每公斤3.6元的價格賣給了批發商,收入不錯。現在番茄已經落市,剩余的番茄以每公斤1元的價格賣入市場。
李國民說,今年番茄豐收,而絲瓜、黃瓜種植不景氣,總的來說還是賺了點,他打算把番茄收上來后換種單季稻。“你們鎮有個大學生創業基地,里面種植的‘奧運果蔬’都是新型有機環保食品,你想不想試試?”報社蹲點服務人員問。李國民表示,如果有市場,他愿意嘗試種植。
隨后,蹲點服務人員前往新星村村委會。村干部介紹,目前該村的不少農戶仍然選擇傳統的農作物和耕作方式。大學生創業基地引進的新品種和新理念以及大學生們吃苦耐勞、扎根一線的精神,是值得贊賞的。“農民的種植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大學生創業基地還在發展起步階段,要發揮其對周邊農戶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任重道遠。”一村干部說,“不管是農戶本身還是大學生創業基地,都需要加強農業技術的創新,大學生具有先進理念和營銷策略,而農戶具備嫻熟的農業生產技能和豐富的農業知識,兩者如能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必將能更好、更快地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