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關系整個家庭的生計。市委、市政府日前下發的《關于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意見》專門規定:對困難家庭的我市生源高校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服務,確保有就業意愿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當年全部實現就業。
政策: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零就業”、地震受災嚴重等困難家庭的我市生源高校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服務,確保有就業意愿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當年全部實現就業。
解讀:此項政策的援助對象包括經認定的城鄉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人家庭的高校畢業生;經認定為殘疾人的高校畢業生;地震中父母死亡(失蹤)或喪失勞動能力、房屋完全損毀的高校畢業生;經相關部門認定符合援助條件的高校畢業生。
離校后未就業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可向其戶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成都市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申請表》、本人學歷及身份證明、本人或直系親屬《再就業優惠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殘疾人證》等相關材料。
各區(市)縣人事部門對材料進行審查和核實,并將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經審核、公示無異議的,由其戶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門發放《就業援助卡》,并提供相關就業援助服務。
援助措施包括:一是面向社會重點推薦就業。在新聞媒體、大學生就業網開辟專版、專欄,刊登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基本情況,面向社會推薦就業;面向社會公開募集崗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展“一對一”重點推薦就業。
二是機關事業單位優先錄(聘)用。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錄(聘)用考試的,免收各項報名和考試費用,同等條件優先錄(聘)用。
三是高校畢業生服務城鄉基層項目定向招募。“一村(涉農社區)兩名大學生計劃”“農村中小學特設教師崗位計劃”“鄉鎮公立衛生院大學生支醫計劃”“大學生服務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計劃”等高校畢業生服務城鄉基層項目計劃按一定比例預留,定向招募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
四是社會公益崗位保底就業。各級政府專項募集社會公益崗位,用于安置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
金牛區:將建15個大學生創業特色街區
本報訊(記者李斌)昨日,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根據方案,今年內,該區將建設1個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承載能力強、起步規模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創業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