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漯河市第一個村級工業園區,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路,使一個窮村由亂到治,這就是“首屆中國十佳大學生村官”、漯河市源匯區干河陳鄉毛寨村黨支部書記王紅兵。
在一年多時間里,帶動返鄉農民工創辦16家企業,總投資達7300多萬元,提供300多個用工崗位,大學生村干部梁書宇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漯河市委組織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像王紅兵、梁書宇這樣扎根農村,帶頭創業、帶民創業的大學生村干部,全市有1011名,占總數的65%;他們領辦各類創業項目812個,總投資4.2億元。無疑,大學生村干部已經成為漯河市全民創業的重要力量。
2007年以來,漯河市以“選拔創業人才、提升創業能力、激發創業活力、優化創業環境”為目標,把大學生村干部帶頭創業、帶民創業的“雙帶”工作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發展的一項重點工程,健全了黨委政府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開展“千名干部幫扶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活動”,建立了一整套促進大學生村干部實現“雙帶”的好政策、好措施。
透視1
鋪路子,政策托舉
分析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資金、資源、經驗、項目欠缺等實際難題,漯河市從貸款、稅收、場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今年以來,舞陽縣吳城鎮后劉村養兔業已經實現收入20多萬元。帶領村民養兔的大學生村干部、村委會主任陳永生感慨地說:“2007年底上項目的時候我剛畢業,最大的困難就是缺資金,多虧了縣大學生村干部辦公室及時協調縣農村信用聯社為我貸來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