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畢業于黑龍江大學水利經濟專業的戴華建卻沒閑著,他正和幾名同為大學生“村官”的伙伴一起,忙著看市場。
在浙江臺州市黃巖區寧溪鎮,戴華建等11名大學生“村官”自籌資金,在國慶節前辦起農業合作社,“試水”擔任“農業經紀人”。
寧溪鎮位于黃巖西部山區,戴華建所工作的上檜村是鎮里高山村之一,全村約有2/3的村民常年外出打工,留守村民僅種植一些自給自足的“口糧田”。一方面,有的土地被拋荒;另一方面,村民們生產的紅薯干、綠豆面、筍干等土特產賣不出去。戴華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創辦農業合作社是戴華建當“村官”一年多來的夢想。今年4月,小戴把創辦合作社的想法告訴了方宇等附近幾個村的大學生“村官”,沒想到有11名大學生“村官”愿意入股創業。于是,由“清一色”大學生“村官”組成的寧溪鎮思創果蔬專業合作社,經工商部門批準后在上檜村正式成立。
“辦起合作社所需的資金,全部由我們自己出。”戴華建說。他們每人出資1500元的第一筆入股資金,除辦理營業執照等報批手續之外,全部用于平整土地、購買種子化肥等。隨后,他們又籌資10萬元開拓市場營銷渠道,把農戶家中的土貨收購后,進行科學包裝、統一銷售。
連日來,戴華建等人正忙著進行市場調研,申請注冊合作社產品商標,計劃在鎮里租間店面,再在網上開一家專賣店,下半年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種植高山蘿卜、土豆等作物。為支持大學生“村官”們創業,上檜村還專門幫助協調20畝閑置土地,作為合作社創業基地,且不收土地承包費。
同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樣,戴華建等人按照合作社章程規定,選出了理事長、副理事長、理事,而且大家分工明確:5人負責農作物種植和栽培,6人負責市場營銷。“他們都是在完成各自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空閑時間聯手創業的。”寧溪鎮黨委組織委員金煒民說。
大學生“村官”任職期限為3年,可戴華建和他的伙伴們相信,到時或許有人離開,但肯定會有更多的大學生“村官”加入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