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0日,全國首個由企業與地方政府共建的“大學生村官培養示范工程”正式啟動:江蘇雨潤集團將優先從聘期考核合格的宿遷大學生村官中擇優錄用管理人員;與大學生村官共建設施農業、高效農業、休閑農業等農業示范性創業園;設立1000萬元大學生村官培養專項資金。今年1月,雨潤集團又為泗陽縣綠嶺莊園一次提供24萬元創業扶持資金。
沐陽縣近期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30%以上大學生村官愿意繼續留在農村工作。縣委書記蔣建明認為,大學生村官培養造就出一批“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新型農村干部,不僅充實了村級領導班子,也為選拔鄉鎮黨政領導干部提供了充裕的后備人才。
“在宿遷,一批帶頭創業、帶領群眾致富的大學生村官已在鄉鎮村領導班子中‘挑大梁’。”白云萍介紹,“其中有7人經公推公選方式進入鄉鎮領導班子,70人當選村‘兩委’正職,420人當選為副職。”
成長+成才,讓大學生村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中升華理想,實現人生價值
2007年7月14日,江蘇省為1011名大學生村官舉行出征儀式。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寄語這些即將奔赴農村基層的大學生: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把戰勝困難作為歷練人生的機遇,把吃苦耐勞作為開啟成功的鑰匙,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升華理想、增長才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一天,成為254名來到宿遷的大學生村官的人生重要節點。宿遷市委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心理調適期”,讓他們“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推行以村為主、多崗鍛煉的“1+X”培養模式,分批分期選派大學生村官到縣鄉機關、事業單位,到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拆遷安置等崗位上增長才干。
僅僅10個月,泗陽縣王集鎮的14名大學生村官,流轉土地300畝,總投資500萬元,創建了江蘇省首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一時間,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2009年初,泗陽縣眾興鎮大學生村官、團支部書記劉明聯合鎮里其他10名大學生村官,共同投資120萬元,流轉土地150畝,創辦“綠領農莊”,注冊“綠領”農產品商標。目前,莊園已建成近4000平方米的養殖用房,存欄野、家豬140余頭,新品種玉米種植、魚蟹養殖全部啟動,直接帶動10余戶貧困戶到莊園就業。
村民呂立志受惠于“綠領”:“在‘綠領’,我家有三畝二分地,一畝地每年分紅700元,總共是2240元,每個月打工能掙500元,一年就是6000元,我家每年增加了8000多元的收入。”
“3年聘期滿后怎么辦?”“我會在‘3’后面加個‘0’,我愿做蘇北大地上的‘綠領’!”劉明語氣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