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學生社區干部翟雅楠創辦的“徐州市鼓樓區霞楠工藝品制作坊”9月15日揭牌成立。
這是徐州市首個到社區任職大學生的創業項目。記者在位于鼓樓區環城辦事處朱莊社區的展覽間看到,一間不大的屋子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布藝香包,有憨態可掬的布老虎,有婀娜多姿的舞女,還有各種活靈活現的昆蟲等,總共有300多種式樣。翟雅楠說,這些香包都是徐州著名民間藝人王振霞的作品,也是自己經營的產品。
從2009年開始,我省選派的“大學生村官”中,有一部分被安排在了城市社區任職。2009年,僅徐州市就迎來了31名大學生“城市村官”。中國礦業大學商貿英語專業畢業的翟雅楠是其中一名。
到朱莊社區任主任助理的第一天,翟雅楠便認識了社區居民王振霞,其作品讓她眼前一亮。
王振霞的香包工藝去年已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品在國內外博物館均有收藏。可是,細心的翟雅楠發現,王振霞的作品都是跟隨省文化廳出國展覽時候銷售或被一些博物館、私人收藏,而沒有真正以商品的形式進入市場。
翟雅楠試著和王振霞商量合作,由王振霞負責生產香包,翟雅楠負責開拓市場、包裝銷售。兩人一拍即合。隨后,翟雅楠對香包進行了重新包裝,設計了帶有民俗文化風格的包裝盒;而王振霞則招收了社區的學員進行培訓后批量生產香包。她們在工商部門成立注冊了“霞楠工藝品制作坊”,同時注冊了“霞楠”商標。在8月份的試營業中,當月的銷售額達到了5萬元。
“其實我們這些在社區任職的大學生,和農村里的大學生村官相比,創業的路子相對較窄,農村里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比如土地、農產品,可以發展種植、養殖以及農產品加工、營銷等,我們在社區則沒有這些條件。”翟雅楠說。
鼓樓區組織部工作人員戴鵬告訴記者,雖然省里鼓勵到社區任職的大學生進行創業,卻沒有具體的扶持措施,如資金上的援助、稅收上的優惠等;就是工商注冊,也沒有什么綠色通道,還得他們一趟趟地跑。
業內人士指出,選派大學生到社區任職,更主要的是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他們都簽了三年合同,三年之后又要面臨二次就業。所以,社區任職僅僅是個“緩沖帶”,而扶持這些“城市村官”創業,可以解決他們三年后的出路問題。
翟雅楠告訴記者,這次創業成功,她不再擔心以后了。即使三年后不在社區干,她還有自己的實體。記者了解到,在翟雅楠創業的過程中,鼓樓區委組織部以及市、區婦聯部門都給予她很大的幫助。但她表示,更希望上級政府針對他們這些“城市村官”出臺政策措施,扶持更多的人創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