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國慶的“兩節”讓機票銷售出現了井噴,卻也讓蔓延業內的虛假行程單有所抬頭。
9月20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以下簡稱“中航協”)宣布,在為期兩個月的“打假”活動中,查出了近3000張虛假行程單,并對全國36家違規代理企業進行了處罰。“偽造虛假行程單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其中不乏一些有知名度的票代公司牽涉進來。”一位票代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
真假李逵
此次嚴打虛假行程單的舉措,讓一些票代公司風聲鶴唳。“中航協重拳出擊的背后,有國家高層的支持。”中航協一位要求匿名接受采訪的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國企差旅費用大幅增加,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虛假行程單,引起了國家高層的注意。“可以說,虛假行程單的危害已經蔓延到航空業以外。”
據中航協秘書長魏振中紹,此次中航協突擊檢查的違規票代企業存在幾種行為,一是銷售收入未納入財務報表;二是“低艙高開”,即機票的實際銷售價格要遠低于行程單上的價格;三則是“高艙低開”,比如為一些國企客戶購買高價的頭等艙座位,為了符合對方報銷需要,為其開具低價發票。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虛假行程單中最常見的一種模式就是“低艙高開”,因為這才是票代賺取非法利潤的源泉。
“我最早遇見的虛假行程單出現在2006年。”四川成都雙流機場某航空公司的機場經理對記者回憶,當時一位由成都飛北京的旅客想將飛機改簽成下一個航班,被告知需要額外增加手續費。問題是航空公司的人員在電腦系統查詢中發現,這位旅客購買的機票是4折,但他則宣稱自己購買的機票是8折,而手上持有的行程單顯示的票價也是8折。“毫無疑問,他手上的行程單是偽造的,票代公司偷吃了4折的差價。”上述機場經理告訴記者。
易網通游易市場總監王一力告訴記者,這種鉆電子客票漏洞的現象時有發生,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票代公司以較低的折扣為旅客訂票,卻在作為報銷憑證的行程單上打印較高的票價,從而賺取其中差價。旅客除非改簽航班或者查詢里程累積,否則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
更有甚者,是部分旅客主動索要虛假行程單。記者致電華南某機票代理公司,業務員宣稱只要給予一定比例的返點,可以在行程單上打印全價機票的金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