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生曹南與創業伙伴們最近如愿開辦了一家電子商務微型企業,打算在網絡上銷售原創設計的創意生活用品、創意工藝品和動漫衍生產品。“創業的想法早就有了,但苦于缺少資金,最近長寧區與學校聯手扶持,為我們提供場所、房租減免,基本解決了初期資金問題。”
在長寧區的多所高校內,像曹南這樣的大學生創業群體正在快速涌現。區政府與高校都看到了這種趨勢,主動打出“聯手牌”區校合作建基金會,整合資源優勢,鼓勵大學生創業。長寧區政府、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日前與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分別簽約,建立這兩所高校的分基金會,總額分別為1000萬元。至此,加上此前已經建立分基金會的東華大學、外貿學院,長寧區的四所高校實現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全覆蓋。
這些大學生創業基金都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創業“天使基金”,也是扶持培育創新型微型企業的“種子基金”。長寧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滬上首批區政府、高校共同注資的科技創業基金會,不再只強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更看重大學生帶動的開放包容的創業活力。這些分基金會的資助對象有兩類:一是面向全國的創業大學生,在戶籍上不設限制,只要創業項目落戶高校的孵化基地就給予資助。二是工程技術大學或華政的本校畢業生,在長寧區注冊創業,也作為資助對象,這在全市屬首創。資助分為“雛鷹計劃”和“雄鷹計劃”,前者針對畢業2年內的大學生或高校本科四年級以上在讀學生,經過專家評審,最高資助10萬元;后者針對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或高校本科四年級以上在讀學生,最高資助30萬元。
除了資金,大學生創業者還缺啥?曹南同學坦言,他們企業主要做原創設計的產品,產品試制或首批測試性產品的小規模生產常常被生產商、供應商拒之門外;此外,創業初期缺乏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面臨山寨、盜版產品的威脅。他希望政府、學校在這些方面也能幫一把。對此,區政府負責人透露,在創業企業所在的孵化基地內,將引入開業指導專家服務站,邀請開業專家指導。據悉,分基金會成立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將根據大學生創業者的實際需求,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服務。例如,在房租補貼、開辦費補貼、崗位補貼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擴大人才公寓覆蓋范圍,設想為外省市來滬創業大學生提供租賃房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