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各校“班班通”的建設,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規模化、集成化的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對學校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乃至教育理念產生了沖擊,這必將引發學校之間新一輪的競爭。因而,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效能對于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近幾年的學校工作中,筆者認為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要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必須做到“建、管、用”并重,三者相輔相成。信息化建設的硬件投入是前提,沒有一定的硬件環境,教育信息化就缺少生存的土壤;管好設備是保障,設備的有效管理能確保充分發揮其效能,體現其價值;高效運用是最終目的,只有真正用起來,才能確保學校信息化普及和水平提高。因此,“建、管、用”是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必不可少的三個基本要素。
一、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加快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提到信息化,對于學校管理者來說,處理非專業領域的事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這就需要依靠校方的廣泛意見征求,從本人實際工作的情況以及在一些信息化走在前列的中學參觀考察的心得來看,學校要籌建、擴建校園網,使校園網能適應未來教學和管理的要求,充分發揮其效益,必須緊緊依靠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電教老師,并同時向校外的網絡科技公司技術人員反復地進行研究論證,結合學校實際設計方案。要本著“標準規劃、適度超前、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注重實效”的原則,既要注重校園網當前功能的完整性,又要充分考慮可擴展性和兼容性,為未來的功能拓展和版本升級預留足夠的空間。至少要考慮以下方面:
1、層次性要強,覆蓋面要廣。要能滿足學校所有教職員工及教育教學場所使用,并留有余量,同時還要能通過對路由器和互聯網接入方式的改進,拓展訪問互聯網的出口帶寬。
2、開放性要強。要能突破校園網局域限制,延伸到校園以外的家庭、社會,讓師生、家長、社會其他人士在互聯網上能進行溝通。
3、拓展性要強。能滿足未來遠程教育的發展需要,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模塊組合,創造新的應用環境,為學校其他網絡建設、校園監控、安全防護預留足夠的空間。
4、安全性要好。要能通過上網行為管理學校網絡設備、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并不斷更新版本,有效防范黑客攻擊和病毒侵入。
5、信息要能共享。要通過網絡設計,學校能將互聯網、局域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網甚至低音廣播網等所有資源互聯互通。
6、成本上要節約。在整個校園網絡中,設備要朝著節能型、軟件控制型考慮,發揮現有設施設備的作用。
比如在新場初中校園內網(規劃后只實施了一年)的實施中,學校有“湖北省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第二期、第三期工程的全部設備,另外有15臺電腦組建的電子備課室,為了將所有設備聯接并有效使用,我們在方案中采用:1、主交換機采用華為Quidway S3328TP三層交換機,通過千兆光纖連接到各樓,再通過華為Quidway S2403系列二層交換機連接到各處室和教室,實現百兆到桌面。2、主服務器通過光纖連接宜昌電信,聯接因特網。3、管理平臺采用微軟的SharePoint Portal Server2003,構建一個集教學、信息共享和管理為一體的校園網軟件平臺,實現教師網上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生網上學習功能,并通過集成單位和個人主頁、信息發布、移動飛信等形式,構成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4、在與互聯網網絡連接的線路上加裝上網行為管理設備(如飛魚星VE系列),均衡網絡流量,對師生上網行為進行一定范圍的控制,利用其內置的防火墻有效保證上網安全;在網絡上安裝PrintUsage軟件,根據教學科目、辦公室需求分配不同的打印方案,實現網絡打印,降低打印成本和管理成本。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因學校“班班通”未建設,教師僅30多人、辦公上網僅限兩個樓層10個房間的現狀,采取了分步實施:1、用華為Quidway S2403系列二層交換機連接到各處室和微機室的聯想天工iSpirit1250G交換機(遠程教育工程三期配發),實現百兆到桌面(含學生微機室);2、用路由器H3C ER5200連接電信ADSL 2M+4M兩路撥號線路(其價格僅為光纖的1/4),滿足學校所有設備上網需求;3、將學校的設施設備互聯實現校內資源共享和無障礙傳輸。一方面,通過“湖北省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第三期工程配發的聯想萬全T220服務器擴充硬盤容量,在服務器上架設電子圖書系統、中央電教館資源庫、湖北教育網臺,為教師設計多媒體課件提供豐富的素材,另一方面通過電子備課室和設置網上共享,實現內部教學信息共享。這樣,既使設計貼近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又控制了資金的投入。
二、分類管理、巧用評價,充分發揮現有設施的效能
校園資源網絡建成后,就要管理好。不論網絡大小,只要有絲毫的懈怠就會導致網絡訪問的擁堵,乃至癱瘓。為此,建立、健全、落實好信息設備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證設備效能的發揮。
在設備管理上,利用好學校現有設備的配置程序就顯得尤為重要,以“湖北省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第三期的工程為例,配置的30臺學生機,全部為聯想啟天M262E型,利用隨機附帶的資產管理軟件,就能很好監控設備,及時發現問題,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此外,利用好相關軟件,結合學校校產的的定時清查也能保證設備的完整與可靠。學校設備多了,分布范圍廣了,不可避免有少量師生出于好奇和貪玩,常常會偷開機器、刪除一些程序操作,造成機器不能正常運行,對此,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同意他們開電腦,利用硬件、軟件還原的方式,讓他們好用,但不能更改、刪除電腦上的設置。
在教師管理上,落實好管理負責制才能保證設施設備的常態運行。比如:在新場初中,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室上課,需提前一周進行使用預約登記,誰拿鑰匙誰負責。教師使用任何一臺信息化設備,必須做好記載,設備進出都有登記。這樣,既保證設備的使用效果,又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服務。新場初中多媒體教室從建成到使用的兩年內,共為師生、農村黨員群眾提供課堂服務1000余節次,沒發生一次重堂沖突,設備完好率100%。制度的落實還必須用好評價,實際工作中,培養一批學生管理員,將一些基本的任務落實到他們身上,將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教學考評分數的50%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管理員對教師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情況進行實時記錄,學校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統計的數字也比較準確,制度的修訂也會更切合實際,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頻度及效度也就自然提高。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收效很好。
在學生管理上,必須做到教育在前,要求在先。一方面,只有教師充分認識信息化手段的好處,學生才會體驗信息化教學的樂趣;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約束,才能更好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如:學生進入微機室不能使用一次性鞋套,學生自己制作布制鞋套,既避免了校園環境的污染,又能與勞動技術課程結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推而廣之,所有設備設施有了良好的制度要求,即使出現問題,也能及時查到根源,解決問題。
三、整合資源、優化運用,有效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
在校園信息化設備的整合方面,我認為應當堅持夠用、能用、好用的目標,資源的運用應當堅持向合理、便捷的方向發展。首先,學校在購置相關設備時就應當考慮設備、資源的性價比問題,我們不能用緊張的資金購買過時的產品,也不能購買超越現實需求的技術,學校應當把信息化建設滿足現有乃至今后3至5年內教學需要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比如網絡的聯接,光纖是最好,但到桌面就不實際;雙絞線便宜,但不能長距離傳輸;購買多臺激光打印機,不如購置一臺帶網絡聯接功能的打印機,利用打印控制軟件,實現低成本、便捷、安全管理。如:在紅土初中,面對馬上開工建設“班班通”不現實,現有辦公室設備不完善的現狀,采用D_Link DWL_2100AP架設校園無線網絡,作為現有有線網絡的擴充,實現校園網絡無線信號全覆蓋,使帶無線連接功能的筆記本有了用武之地,這種方式既解決了有筆記本教師的實際需求,又為后續學校網絡的擴建提供了方便。
其次,學校的網絡管理人員,必須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簡化辦事手續,方便教師使用,提高應急速度。管理者和使用者只有在都明確哪個室有問題該找誰后,教師才可能去用,并用好。同時,也應為學校信息化的發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報告。
再者,信息使用技術的提高必須依賴校本培訓。面對不斷更新的設備,不斷優化、升級的程序,網絡管理人員應積極提高自身素質,成為校園信息化校本培訓的核心。只有在良好的使用方法培訓下,教師才會去用、用好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另外,學校在鼓勵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方面,應經常組織公開課、教學軟件、電教能手等評選,促進教師使用的積極性;作為信息設備管理的人員,也必須將各學科的使用情況反映到有關的部門和領導,促進學科組之間的對比和競爭。
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讓老師們通過運用信息化設施設備感受信息化帶來的良好的教學效果,構筑師生互動的交流平臺,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益。新場初中在校園信息化建設、全面鋪開的兩年中,教師利用校園網和多媒體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的情況已經相當普遍,學科的開出率達100%,全年教學資源的保存量達到500GB;紅土初中雖然未建設“班班通”,教師使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的人數也達到了90%,學生的素質在逐步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我們教育教學的空間,也給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機遇,切實做好了信息技術裝備的“建、管、用”,才能讓我們的教育具備挑戰未來的信心與力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