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倫鉛開盤后震蕩上行一度摸高至2773美元每噸,而滬鉛也緊隨其后,盤中漲至17822元每噸,自7 月以來,滬鉛便呈震蕩反彈走勢,業內人士認為滬鉛的大幅上漲主要受到全國各地環保整頓及涉鉛企業停產及搬遷的影響。
連續爆發的血鉛事件終于引起主管部門的關注。近期,國務院展開針對重金屬污染行業的整治行動,涉鉛企業的整頓拉開帷幕。
雙重重壓
位于安徽太和縣的肖口工業園即將迎來一次大“手術”,該工業園的兩家大型鉛企大華集團和順達集團將被迫搬遷至太和縣另一家符合環保標準的工業園。業內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兩家鉛企的搬遷方案已經敲定,在新的工業園內,新廠房正在建設中。
距離居民區最少500米遠的防護距離,這條此次環保風暴針對重金屬污染企業給出的“死規定”,讓很多建在居民區附近的鉛企都面臨同一個難題,搬遷還是關門?
“問題就在目前鉛企的正常利潤率在3%左右,如果將環保設施全部上齊,那么將推高現有成本的20%,環保設施對于利潤微薄的中小鉛企,無疑是高不可攀的門檻”,富寶資訊網鉛研究員吳相峰表示,另外,廢水廢渣等的排放問題,已污染的土地的處理難題也讓鉛企倍感頭疼。
據了解,鉛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制造鉛酸蓄電池,而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含鉛粉塵以及含鉛廢水是造成污染最重要原因。根據今年年初出臺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鉛酸蓄電池行業已經成為治理污染的頭號靶子。
“很多企業實際面臨滅頂之災,即使幸存的企業也會面臨重新選址搬遷,環保經費大幅增加等一系列問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7月11日,工信部公布了2011年鉛冶煉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單, 鉛冶煉企業2011年需淘汰落后產能共66.1萬噸,而2010年,中國精煉鉛產量是422萬噸,單從數據上來看,淘汰的落后產能占比去年的產量近16%。“若真實情況確實如此,必然將對中國鉛產業帶來巨大影響,但實際情況是,這些產能早已經被淘汰”,富寶資訊網鉛研究員吳相峰表示,相對下游蓄電池企業的情況,冶煉企業情況稍好。
在環保政策與淘汰落后產能的雙重壓力之下,大量蓄電池生產企業開始上演倒閉潮。
作為率先接受環保風暴的浙江與廣東省,當地鉛企經歷數月的停產之后依然處于整頓中,被關閉的中小型鉛企未見復工跡象。“廣東涉鉛企業重鎮中山市,目前當地環境部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也就是凡是離居民生活區不足500米遠的企業一律關停,政府已經放出話來,準備砍掉當地22家污染嚴重的中小型涉鉛企業,其中大多數是蓄電池生產企業”,吳相峰表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