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不少學子選擇了“打暑期工”等方式來充實自己的暑期生活,同時賺取社會經驗。 信息時報記者 聶奇文 攝
□信息時報記者 陳武東 實習生 何子君 通訊員 葉美華 葉淑永
在這個炎熱的暑假,你是選擇去旅游、學車、上興趣班,還是“宅”在家里與空調和電腦為伴?在東莞,不少學子則選擇了“打暑期工”、到單位企業實習等方式,充實自己的暑期生活,同時賺取社會經驗。
其中,不僅有即將進入社會工作的大學生,還有不少稚嫩的面孔——利用暑假打工的中學生,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賺取零花錢,從“純消費者”變成“有薪一族”。
中學生
自己打工賺學費 體會賺錢的辛苦
又是一年暑假時,記者發現,在東莞大朗鎮內一些企業生產一線、餐廳等地方都出現了不少稚嫩的面孔。他們是利用暑假打工鍛煉的中學生,這些原本在暑期參加培訓班、出去旅游等花上數千元的“純消費者”,搖身一變成了“有薪一族”。
“我想自己交下學期的學費。”今年初中剛畢業的豐仔是第一次出來“打工”。他告訴記者,家里并不缺這筆錢,但他希望通過打工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體會一下賺錢的辛苦。
“我們這一代人在大人眼里是缺乏鍛煉、嬌生慣養的一代,我想用打工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早日接觸社會。”大朗職中高二學生阿銳告訴記者,他們班上有50人,約20人在打暑期工,剩下的同學有的還在找。小銳現在在一家工廠當包裝員,他打算用賺來的錢去旅游,“工作很單調,很辛苦,但也很能鍛煉人的意志。”阿銳說。
對于中學生打工,不少家長紛紛表示贊成。家住大朗長塘花園的葉女士說,兒子花錢大手大腳,不懂珍惜,放假就“宅”在家里打游戲上網,打暑期工不僅能讓他體會賺錢的辛苦,還能接觸、了解社會,一舉兩得。
大學生
提前實習攢經驗 為求職儲備能量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把握好實習機會已成為大學生今后求職的預演。現在不僅是高年級大學生暑期實習,就連一二年級的大學生都投身到實習大潮中,希望攢點經驗,為以后求職儲備能量。
廣東金融學院大二的阿群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很多實習單位都是無償的,但她認為“賺經驗”比賺錢更重要,“打工可以賺錢,但實習更能增長見識、提高能力。”
“經過學校推薦,我們專業兩個班的同學分散到檔案館、政府機關等不同單位部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今年在東莞理工學院念大三的阿玉,在大朗找了一個單位實習。她說,到自己想從事的相關行業實習,可讓她提前了解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類型的工作,為以后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參考。
在東莞理工學院讀大二文秘專業的小君,希望將來做一名記者,因此在這個暑期選擇到報社實習。據介紹,在小君學校,選擇到東莞當地報社實習的學生不在少數。“我讀了文秘專業之后才發現,文秘工作太穩定了,沒什么激情。不如做記者,雖然累,但可以到處走動,每天都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新事物,體會到人生的百態。”小君說,所以自己在學校的介紹下,來到一間報社實習做文字記者,提前感受一下這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
用人單位
年輕人熱情積極 能帶來創新理念
位于大朗黃草朗社區的一手表廠今夏招了20多名暑期工,除一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外,其余均為在校中學生。“剛剛接觸社會的中學生想法單純,不乏熱情,有著積極的心態和認真的態度,但缺乏吃苦受累的心理準備。”該廠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到他們廠找暑期工的學生比往年要多,廠里也特別安排了一些相對輕松的包裝等工作給學生。
據了解,打暑期工的中學生以職業學校的學生和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居多,也有不少在讀的中學生,他們主要是擔任工廠簡易操作工、飯店服務員、超市理貨員、送報員等不需要熟練技術和過高專業要求的短期工作。這些門檻較低的崗位,主要考驗打工者的體力和意志力。
記者發現,大學生利用假期實習,大多是為了積累實踐經驗,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用人單位指出,實習生雖然實踐能力有待提高,但他們熱情滿溢、想法多樣,能為單位注入一些創新的理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