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讀大學的葛振東,畢業回了富陽。在企業干了沒兩年,他考上了大學生村官,提起兩年前,他坦言,初衷只是圖個安穩。
“大學生村官?他們能干什么?吃得了苦嗎?”新沙村村民這么想。說實在的,葛振東當時自己心里也沒底。
可如今,他不僅任東洲街道新沙村村委委員,還自主創業,成立了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領全村一起致富。
杭州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是從2007年開始的。
經過連續三年的招聘,到2009年底,全市基本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的目標。
可這兩年,工作重點有了改變——從“下得去”轉到“干得好”上來,大力扶持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
截至4月10日,全市創業大學生“村官”共有226人,占在崗大學生“村官”總數的13%,創業項目111個,總投資達2900萬元。 應該說,杭州在這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新沙島來了年輕人
從空中俯瞰,新沙島呈一片葉子狀,“飄”在富春江心。
小島面積4.12平方公里,四面環水,島上林桑成蔭。整個島嶼現在有300多畝蔬菜,村民以無公害蔬菜的產銷為主導產業。
俗稱的新沙“四寶”,是指這里盛產的花生、玉米、土豆和蘿卜。
葛振東就是在這里,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上周五,我在富陽市人才辦同志的引導下,來到新沙島上新沙村,也就是葛振東當村官的地方。環島路通旅游電瓶車,走一路,小葛介紹了一路。
“小葛,你那邊田怎么樣?”村里引進的種蓮大戶,熱情地打招呼。
“當村官,人人都得認識,這是最基本的。”葛振東對我說,“一開始來的時候,誰也不認識,村民對我們也有看法,各種各樣的看法。”
從小事情做起,每周走訪20多戶,拜訪老黨員、老農民,虛心請教,慢慢的,掌握了村情民情,感情也拉近了。
負責科教文衛工作的葛振東,打出的是“感情牌”。 在此過程中,創業的想法也逐漸形成。小葛說自己想成為創業帶頭人,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多重保障助飛村官創業夢想
葛振東看似瘋狂的小念頭,卻得到了支持。
事實上,富陽市針對大學生村官創業困難多、顧慮多等情況,已經完善了相關政策制度,先后出臺了《富陽市高校畢業生創業資助資金實施辦法》、《富陽市鼓勵和扶持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的實施意見》等制度,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充分的創業保障。
比如強化機制保障。就拿葛振東的生態園來說,60畝土地是村里“擠”出來的;資金不足,人才辦帶來了小額貸款;農辦、農業局的專家專門駐點,上門服務……
“最感動的是,6月份的洪水,眼看就要齊腰高,大棚里培育著嬌貴的蝴蝶蘭,是大家幫著,一盆一盆轉移出來的。”葛振東聊起創業的艱辛,卻也說到被一個一個的感動溫暖著。
除了建立由組織部門牽頭,人事、財政等14家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高校畢業生在村和社區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由組織部、人事局、財政局、農辦、農業局、團市委等6個部門主要領導組成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工作協調小組,解決大學生村官創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外,富陽在很多方面做法都有創新。 如資金方面,每年落實不少于100萬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對規模較大、經濟效益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項目予以重點扶持。2010年,整個富陽共向21個大學生村官重點創業項目,發放補助資金200萬元。葛振東的創業園就獲得了杭州市首筆50萬元的創業獎勵。
探索創業模式
坦白講,葛振東的生態園,走的是“村官+科技人員”的技術支撐型創業模式——大學生“村官”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為支撐,聯合共同開發項目,實現成果轉化的模式。
他請的名師,是浙江大學研究生陸煒強。
兩人合資成立富陽博銳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營自主采摘和觀光旅游經營。
葛振東給我算了一筆賬——
25畝桑果豐產可產出7500公斤,主要靠新沙島桑果節采摘游進行銷售。桑果節期間,按20元每公斤計算,可實現銷售收入15萬元,扣除管理成本5萬元,預計每年收益10萬元。
15畝貓人參可產出鮮果3萬公斤左右,按8:1比例制成干果3750公斤,按市場價40元每公斤,每年銷售收入15萬元,扣除管理成本3萬元,預計收益12萬元。
大棚內有13000支蝴蝶蘭大苗,將于2012年春節期間上市,可實現銷售收入近100萬元,可實現利潤約50萬元。
杭州正在積極探索引導和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方法,其中,創業模式非常值得關注。 除“村官+科技人員”創業模式外,目前,大學生“村官”創業主要有“村官”個人獨立創業型模式、“村官+村官”的團隊創業型模式、“村官+返鄉大學生”的合作創業型模式、“村官+農戶”的引領創業型模式、 “村官+企業”的聯合創業型模式,各有優勢和亮點。
村官找項目將有新載體
下一步推進大學生“村官”創業工作,杭州也有打算。
《關于鼓勵和扶持大學生“村官”在農村自主創業的實施意見》要進一步抓好落實,各部門開展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性的創業扶持,進一步完善資助機制,用好用活現有扶持政策,發揮好創業導師的作用,滿腔熱情幫助大學生“村官”實現創業夢想。
同時,今年要組織開展小規模、專業化、有特色的專題創業培訓,把培訓班辦到創業示范基地去。依托團市委大學生“村官”創業俱樂部將舉辦種植、養殖、經營和文創等四大類10多個不同的專業培訓班,夯實培訓基礎,助推大學生“村官”創業成功。
信息時代,平臺和載體尤為重要。
把大學生“村官”創業服務內容納入“杭州畢業生就業創業公共網”、“杭州市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網”和“杭州市農村人力資源網”,打造成為大學生“村官”找政策、找項目、找技術、找培訓的有效載體。 此外,大學生“村官”創業的社會效益,創業過程對大學生“村官”提高能力的作用及創業項目的層次和質量,也要更加注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