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科技廳下發了《關于推進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工作的意見》。該《意見》中明確規定,大中專畢業生參與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所在地政府將給予其一定補貼和辦理社會保險,人事部門負責按規定代管其人事檔案。同時,參與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大中專畢業生報考國家公務員職位的,將視同有基層工作經驗條件,可給予優先錄取。 據悉,科技特派員主要從各級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大型企業、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選取,也可以從其他行政事業單位、復轉軍人、應屆大中專學生、離退休專家中選派。科技特派員依據用人單位的要求,由本人提出申請,所在單位推薦,經科技特派員管理部門批準后產生,服務時間為兩年。
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大型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的在職人員被選聘為科技特派員的,派出期間繼續保留原單位編制,原職級、專業技術職稱不變,工資福利待遇不變仍由原單位發放。對于有下派經歷者,機構改革時可優先聘(錄)用;職稱評聘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聘;干部提拔任用時,對德才兼備、確有組織和管理才能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省內實施的農業開發、扶貧、生態環保建設等工程中,可吸納科技特派員進行承包和服務,并從工程中支付其相應的費用。省內農業開發項目、生態建設工程或政府鼓勵大力推廣的科技項目,需要科技承包和服務的,也可以采取科技特派員的形式進行承包和服務。
記者還了解到,我省各級金融部門也將支持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對科技特派員領辦和牽頭組織實施的科技項目給予貸款。同時,允許和鼓勵科技特派員進行資金、技術、管理入股,創辦、領辦各類經濟實體、以多種形式與龍頭企業、農村專業戶、農村各類經濟組織結為利益共同體。
相關鏈接:129名科技特派員“種出”108個開發項目
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科技特派員下村服務試點工作近年來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深入西寧市大通、湟中、湟源和海東地區4個縣的科技特派員已達129名,在110多個村(點、基地)開展工作,服務的農戶收入平均增幅達11.9%以上。
據介紹,自2002年9月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將西寧三縣及海東4個縣確定為科技服務試點后,2003年又在全省5個州、地、市的18個縣(區)開展此項工作,2005年再次在西寧市城北區、城西區、城東區開始推行此項工作,近年來科技特派員積極主動設計實施了108項科技開發項目,其中涉及經濟作物項目56項、養殖業項目36項,項目總投資達5718萬元,實現收入1672萬元;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園,推廣新技術81項,引進新品種56個;累計舉辦種植、畜牧養殖等培訓班268期(次),受訓人數達4.48萬人(次)。科技試點工作的開展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為培育農村經濟增長點提供了技術支持,既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也實現了科技人員與農民群眾的“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