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網消息 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樊志剛 向莎莎
奔走兩個多月,2006屆畢業生周富建9月22日終于通過市人才中心小額貸款申請受理。
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的周富建,為開辦一家珠寶飾品店,找親戚朋友東挪西湊,已先期投入5萬元,可開店的資金缺口仍很大。7月初,小周在媒體上看到有關大學生自主創業小額貸款的報道。他查詢網上相關信息后,找有關部門辦了一張失業證,再找到洪山區勞動局,希望以失業人員名義申請小額貸款未獲準。
之后,他先后3次到市人才中心咨詢,逐漸把申請表、營業執照、項目發展計劃書、資金使用計劃書等資料準備齊全。周富建說,一起創業的同學對他貸款都持懷疑態度,若他真能貸到款,他們也會嘗試這種融資渠道。
小周介紹,按流程,申請還要經勞動保障局審核推薦、擔保公司審核擔保、銀行最后審核放貸,任何一關通不過,貸款都會告吹。
“周富建是第七個通過受理的大學生。”市人才中心代理部副部長鄒曉燕說,“2004年9月小額貸款政策出臺至今,銀行僅貸出5筆,共19萬元,前來咨詢的大學生也不足30名。”
市人事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辦公室主任王星證實,大學生自主創業小額貸款納入武漢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基金管理委員會管理。2004年起,該項貸款每年貸款額度為200萬元,全部由政府貼息。
在就業壓力逐年趨緊的大勢下,一邊是大學生自主創業者日益增多,求“錢”若渴;一邊是政府專項貸款少人問津,資源閑置。癥結何在?
中國地質大學經濟學院大三學生黃自亨所言,代表了一大批立志創業的在校大學生的心聲:第一,沒聽說過這種貸款。第二,創業有風險,不能在規定期限內還貸會導致個人信用危機;如果創業,首先會考慮向家人、朋友借錢。第三,貸款程序復雜,大學生在社會關系方面不占優勢。此外,貸款額度和還款時間都不太寬松。
鄒曉燕解釋,2004年政策出臺時,市人才中心就向在漢各高校發出通知,建議在學生中廣為宣傳。貸款有關文件至今還掛在武漢畢業生就業網上。今年9月起,個人貸款上限升至3萬元,合伙經營貸款上限升至8萬元。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保障科科長周望保說:“問題的關鍵,在于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很難找到符合條件的擔保人或擔保物。”
2002年畢業于海軍工程大學的胡戎,當年和同學合伙成立軟件開發公司。兩年后,公司資金周轉困難,通過報紙了解到小額貸款。進入擔保程序,市科技擔保公司表示,僅有胡戎在市直機關工作的叔叔擔保還不夠,合伙經營至少需要兩名具有正式工作和穩定收入的擔保人。胡戎一籌莫展,市人才中心副主任朱建漢了解情況后,親自為胡戎擔保,這才促成大學生自主創業小額貸款2005年初在武漢實現零的突破。
9月23日,團省委學校部部長陳武斌正在評審湖北省第四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作品。他介紹,我省主辦的4屆創業設計大賽作品數量一屆多過一屆,今年近30所高校選送作品134件,反映出各高校畢業生創業熱情逐年升溫,然而缺少資金成為大學生創業的“攔路虎”。
陳武斌建議,政府小額貸款在全國發放效果都不理想,擔保“門檻”高;在此背景下,可借鑒國外做法,引進風險投資基金,讓大學生借助專門的社會資金創業。
資料鏈接: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小額貸款相關政策
2004年9月29日,市人事局出臺《武漢市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小額擔保貸款辦法》,旨在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這個小額貸款的發放對象主要是武漢地區由高校畢業生領辦、創辦的經濟實體。所指“畢業生”是取得國家承認學歷、具有武漢市戶籍的應屆、往屆畢業生。所指“經濟實體”是在漢依法登記注冊、符合武漢產業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具有法人資格,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
市人才中心主要承擔小額擔保貸款受理、推薦等相關服務工作。
申請者須有營業執照、項目發展規劃、資金使用計劃、會計報表。市人才中心受理后,作調查認證審核,對符合條件的,向市科技擔保公司推薦。市科技擔保公司出具《擔保承諾書》后,到經辦銀行辦理貸款手續,審核發放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