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3年的大學生王安立在西安市太白北路租了一家店面,剛開始裝修就被城管執法人員罰了1000元,而且兩天來了3撥執法和收費人員,這讓小王擔心不已:不知道還將有多少罰款和收費,如果再被折騰幾次,創業費用就明顯不夠了。(4月13日《華商報》)
小王的擔心并非多余,更多的“折騰”可能還在后頭。據一位在西安經濟開發區開辦公司的大學畢業生介紹,剛開辦一個小公司,根據經營內容不同,城管、工商、質監、衛生防疫、環保、消防等可能都來收費,收費項目達10項左右,而其還有不少意想不到的執法罰款——收費都是有依據的,罰款都是有理由的,“執法經濟”泛濫成為每一個大學生創業者都必須面對的創業環境。
于是我想到了大學生就業難。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寒冬里,大學生就業難引起各方關注,各地政府為此出臺的政策措施數不勝數。事實上,對于大學畢業生而言,創業是最好的就業方式,既可以解決個人就業問題,還能吸納更多的人就業,若創業成功,更可以為社會積累財富。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Cye.com.cn的比例嚴重偏低,創業成功的比例更是低得可憐。具體數據是:近六成大學生有創業意愿,但真正走上創業之路的大學畢業生不足1%,在這1%的創業者中,初次創業的成功率也僅為2.4%。自主創業者如此之少,大學畢業生都擠進人才市場找“飯碗”,不產生就業難現象才怪。
自主創業者少,創業成功率低,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校教育質量問題,大學畢業生自身能力問題,但創業環境欠佳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創業環境不佳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國有壟斷企業對民營企業的擠壓,導致創業路途狹窄;比如稅費過重,導致創業成本較高;比如“執法經濟”泛濫,使創業者不堪其擾,由此帶來的“被盤剝”感更讓一些創業者喪失了信心,失去了拼搏動力。
現在看來,鼓勵大學生創業,乃至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一些地方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一方面希望大學生多去創業,多創業成功,另一方面該收的稅費一分不少,該罰的不該罰的款一樣不落,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