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潮很時尚的墻繪藝術、很新很專業的火炬氣系統及回收技術、很快很輕松的銷售網站……17個“大學生小老板”帶著項目輪流“過堂”,闡述經營理念的同時也接受專家與創業導師們的檢驗。這是昨天南京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園入園項目專家評審會現場的情形。經專家鑒定合格的項目即可進入創業園“孵化”,享受減免房租、享受貸款等政策優惠。
瞄準就業形勢自辦雜志
17個經“海選”進入最終評審的項目中,就有兩項瞄上了大學生就業的市場。
已經畢業一年的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唐麗輝和他的團隊帶來的項目是《擇業報》,針對的是校園就業平面媒體幾乎空白的現狀。記者看到,已經成型的《擇業報》整合了各種訊息,招聘會消息、就業指導、成功經驗談等等。不過這份雜志卻是完全免費的,目前在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十幾所高校的食堂和社團活動場所都可取閱。“我們的收入來自培訓機構、商家等投放的廣告,4月份開始已經實現收支平衡。”
另一個由南京藝術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周委領銜的“校外網”項目目前也在孵化中,周委介紹,區別于一般求職網站,他們想打造全新的WEB2.0求職+交友的平臺,對于網站運營他也是充滿信心。
“三無團隊”吸引百萬風投
大學生創業,資金一直是一道坎,昨天接受評審的一個項目卻是例外,在注冊資金一欄,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工程碩士張曉東所在的南京博納法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填的是100萬。張曉東說,他們的公司很年輕,從事的是與環保有關的火炬氣系統研發、設計、銷售與服務,他們的團隊匯集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擁有自己的專利,但其他方面幾乎是零。“技術、生產、資本、市場,四個要素我們只占了技術一樣,100萬資金是風險投資控股,其他的靠和別的公司合作實現。”
對這種“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發展模式,創業導師們也非常贊同。南京圣和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表示,自己做蛋糕,未必有大蛋糕的一小塊來得大。對大學畢業生來說,利用自己的優勢尋求大公司依附,發展可能更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