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來,張軍在溫江頻繁出現。4年前,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的張軍自主創業建立了一家網絡公司,如今已初具規模,他需要重新找一個新“窩”,讓公司快快長大。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比較,張軍決定入駐位于溫江科技園的四川青年(大學生)創業園,“良好的環境、實在的優惠政策,讓我看到公司的美好未來。”
今年6月,成都市溫江區《關于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意見》出臺,并建起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目前,創業園已吸引創業項目58個。在園區提供的“保姆式”服務和“導師團”指導下,張軍和其他創業者的夢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保姆式服務:讓創業種子發芽
在溫江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張軍算是遲到者。6月5日,首批20個大學生創業團隊就拿到創業園的辦公室鑰匙。“我們拎著包就入駐了,這里辦公條件很好。”心遠食品有限公司的劉淵正在自己的網店處理訂單。
2006年,劉淵從省運動技術學院退役。喜歡網上購物的劉淵琢磨,在淘寶網上開家食品店。兩年時間,劉淵在網上的“心遠食品店”越做越大,年銷售額近300萬元。劉淵有了開公司、招員工的想法。6月,溫江區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鼓勵措施,劉淵迫不及待地申報項目。
在創業園,5000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37500平方米的綜合孵化樓,20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及15000平方米創業公寓,對經評審入園的青年(大學生)創業項目,第一年房租費用全免,第二年房租費用減半收取。劉淵一入園,園區就提供了11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300平方米的貨倉和一套公寓。裝修一新的辦公室配備辦公桌、電話、寬帶,還有公共的會議室、洽談室,劉淵很滿意。
更讓劉淵高興的是,創業園為他開通“綠色通道”,幫他全程辦理營業執照等手續。
現在,劉淵招聘了16名大學生,自己專心開拓市場。“只需一兩年,公司一定能再上新臺階。”創業園幫他實現從個體戶到公司化運作的轉變,劉淵有了把公司規模做大的夢想。
專業導師團:幫助解決成長難題
“大學生創業最缺什么?是資金、管理和經驗。”帶著軟件開發的夢想,剛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蔣先勇有著自己的擔憂。
“大學生在創業初期會碰到各式各樣的難題,園區會提供各種服務幫助。”四川青年(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主任葛維義說,園區有融資、創新技術、創業實訓等六大服務平臺。
為解決大學生創業資金瓶頸,日前,創業園引進“博愛種子計劃”。該項目可為每位入選學生提供1萬元的創業種子基金。除“博愛種子計劃”外,目前,溫江區已統籌安排1000萬元專項創業扶持金、3000萬元創業投資基金,200萬元YBC溫江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入園的青年創業項目。”團溫江區委書記王麗介紹,在創業園,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還可申請20萬元以內的小額貸款,政府給予全額貼息;申請20萬元以上的貸款,3年內政府按基準利率50%貼息。
在管理方面,創業園專門挑選了10家中介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法律、財務、擔保、廣告設計和金融等專業化服務。
對于大學生創業者最缺乏的經驗,創業園背后是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700多家企業的企業家,他們將組成專業導師團,幫助創業者包裝項目,教授開拓市場的正確方法和有效途徑。“有這么多的服務團隊,我只需專心開發軟件就行了。”蔣先勇豁然開朗,入園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