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教育部、國家工商總局、中國銀監會研究辦理
提案人:胡旭晟
內容:
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難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近段時間,我國受國際經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就業更是不容樂觀。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說:“2008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9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08年年底將有100萬高校畢業生不能就業,2009年又將有近611萬大學生面臨就業,比2008年增加52萬,比07年增加了116萬。畢業生就業難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按教育部周濟部長的話說“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把大學生就業作為民生工程來抓,做了不少工作。一方面加大了政策的落實力度,把高校畢業生就業納入整個就業規劃中,明確了任務。另一方面是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然而,據了解,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相當低,還不到1%。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非常普遍,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高達20~23%。大學生畢業后都是自謀職業,社會和學校更大力提倡他們進行自主創業。美國大學生創業,從個人角度而言,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對高校和國家而言,則是保持學術和經濟活力的重要環節。甚至有人說美國的經濟發展,是由創業經濟和創業規則帶動的。
國內畢業生自主創業滯后,分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創業教育的缺乏與滯后,二是資金的困擾,三是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四是經驗不足,五是辦事手續繁雜且艱難。這就使得一部分有自主創業意識的學生望而生畏。
為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1.建議各級政府部門每年定期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加強創業引導。通過多方聯動,加強教育,樹立創業意識,打破家長傳統的思維模式,有意識地在大學畢業生中灌輸創業的思想。
2.在高校教育方面,構建創業教育機制,包括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改革、考試改革和創業指導等環節。提高畢業生對市場的分析、判斷、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幫助他們儲備創業知識和創業經驗。
3.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簡化創業行政手續,降低手續準備門檻。建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對畢業生創業盡可能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規定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一定時期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優惠政策。
4.政府應建立針對畢業生創業的風險評估機制,并出臺相關金融政策,對自愿到西部或基層自主創業而自籌資金不足的高校畢業生進行信貸,并對他們小額貸款提供申請擔保。對從事微利項目的,貸款利息由財政承擔50%,展期不貼息等。
5.建議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高校畢業生專門服務窗口,進一步加大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對相關政策進行系統梳理,撰寫成集,向社會發行,并定期更新。
6.由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盡快建立起集創業培訓、開業指導、政策咨詢、項目論證、創業手續辦理,項目跟蹤服務和后續扶持等“一條龍”的高校畢業生創業服務常設機構,提供免費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幫助他們找準創業項目,成功創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09年9月11日以(2009)人社提字第247號文函復: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大學生創業服務的提案》收悉,經商教育部、工商總局、銀監會,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建議政府部門開展宣傳活動,樹立創業意識,營造自主創業氛圍
千方百計鼓勵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是擴大就業的有效途徑。2008年國務院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1部門《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8〕111號,以下簡稱國辦發〔2008〕111號文件),全力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文件要求從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和改善創業環境著手,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使更多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成功創業,營造有利于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我部會同中宣部積極開展創業政策和典型的宣傳。遼寧、上海等省市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鼓勵創業的政策措施、經驗做法和典型事跡。上海積極策劃開展“創業論壇”、“創業先鋒評選”等創業主題活動。甘肅設立“甘肅省創業創新獎”開展“創業甘肅”系列活動。寧夏每2年評選獎勵“十佳創業企業”、20名“創業指導專家”和100名“創業之星”。工商部門舉辦“自主創業我先行”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創業系列報告會、召開創業帶動就業動員會、街頭宣傳咨詢等形式的活動,積極幫助重點就業人群轉變擇業觀念、了解創業知識、樹立創業意識、增強創業信心,各項活動均取得較好效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創業政策宣傳力度,促進更多的勞動者自主就業。
二、關于在高校教育方面構建創業教育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