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改善大學生就業形勢、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門十分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采取多項政策措施推動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是開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過程。目前已確定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9所高校為創業教育試點學校。經過幾年探索,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創業課程體系,設立了創業教育學分制,建立了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同時,創新教學內容,強調案例教學以及案例的典型性和現實針對性,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二是設立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推進培養模式改革。在全國建立30個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鼓勵和引導高校推進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改革,探索教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的全方位創新,形成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體系,提高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三是加強創業教育師資培訓,提高教學水平。目前已為全國400多所高校培訓骨干教師700余人,提高了創業教育的教學水平。四是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2007年初,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啟動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在專業設置、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充分考慮職業崗位和人才需求。
三、關于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簡化創業行政手續
國辦發〔2008〕111號文件明確提出: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及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創業“綠色通道”。依法保護創業者的合法私有財產,對嚴重侵犯創業者或其所創辦實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對創業者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政府部門要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時答復。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以及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要按有關規定,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積極為高校畢業生到服務服務和中小企業求職提供便利條件,特別是對申辦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高校畢業生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辦照程序,提高辦事效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建立青年創業小額貸款“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手續,合理確定授信貸款額度,在一定期內周轉使用。下一步,金融機構將以不同形式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獲取金融服務和運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四、關于政府建立針對畢業生創業的風險評估機制,出臺相關金融政策
國辦發〔2008〕111號文件提出要健全服務體系,提供優質服務。在完善服務內容方面,要根據城鄉創業者的需求,組織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政策發布平臺,搭建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監管、企業與個人開發、市場運作的創業項目評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發布制度。如遼寧省建立全省創業項目資源庫,依托遼寧省就業培訓網,實現全省聯網,資源同步共享,同時積極發展從事創業項目篩選、評估、推薦的市場中介機構。我部會同財政部共同制定了《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其中明確了經辦銀行、財政部門、專員辦、勞動保障部門的監督管理責任,進一步改進小額擔保貸款管理,積極推動創業促就業,加大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其對擴大就業的輻射拉動作用,放寬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對當年新招用符合小額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30%(超過100人的企業達15%)以上,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經辦金融機構根據企業實際招用人數合理確定小額擔保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人民幣20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2年。今年1月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規定,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就業扶持政策;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招用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按規定享受最高為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扶持。
五、關于人力資源保障部門牽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就業服務
多年來,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努力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目前,全國各地縣區以上都建立了綜合性就業服務機構(包括政府舉辦的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街道(鄉鎮)社區也都建立了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所有這些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都向高校畢業生開放,免費提供就業信息、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此外,各地還有很多民營職介機構,作為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必要補充。
今年以來,各有關部門在繼續發揮就業服務體系作用的基礎上,實行一些新的服務舉措。有關部門和高校加強協作,采取多種招聘方式,開展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費就業信息和服務。如今年5月份舉辦的“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等。此外,我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適時組織開展就業政策宣傳、就業指導進校園等各種就業服務活動。各地各有關部門也舉辦了各類就業服務活動。各相關部門也將積極配合高等院校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維護畢業生就業權益,保種類招聘活動安全有效,確保畢業生就業權益不受侵害。
感謝您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