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門檻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缺資金是最大障礙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白皮書2010》(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仍然偏低,創業意識差、社會環境不如意以及資金來源匱乏,是大學生面臨的三大障礙。
《白皮書》顯示,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而言,相關教育部門并未針對創業設置考核標準,導致諸多高校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積極性不高。調查顯示,以上海市為例,當地有近8成的大學生有創業意愿,而最終在校方鼓勵及支持下實現創業的人尚不足2%。
《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創業觀念仍處在一種“為大學生就業找出路”的階段,還沒有提升到“經濟發展核心驅動力”的高度。除此之外,相較于歐美國家較為成熟的市場環境,我國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配套服務設施還相當不健全。社會經濟體制和信用體系仍處于制度建設和調整階段,相關創業政策的完善和落實情況還不盡如人意。
以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政策為例,雖然規定應屆畢業生創業者一年內可以免交登記注冊費和相關工商管理費,但并沒有提及具體的實施細則,“如何優惠”仍不明確。除此之外,《白皮書》指出,政策中關于減免大學生創業者行政費用的數額仍較小,不足以體現國家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導向。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對此,《白皮書》建議,首先應當改革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探索學生管理“管嚴”與“管活”的新途徑,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創業空間和時間。其次要加大對學生科研和創業教育的資金及政策支持力度,從多方面構建寬容的社會環境。
調查顯示,以上海市為例,大學生創業者中99%的人認為最大障礙來源于“資金不足”,比例遠高于“經驗不足”、“缺乏好項目”、“沒有好的團隊”等其他選項。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白皮書》顯示,目前大學生創業的啟動資金多數依靠家庭或同學拼湊,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不足10萬元,61.63%的大學生認為“缺乏啟動資金”是創業的最大障礙。
專家建議: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想好看準了再“創”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不建議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這是記者從多所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及部分創業成功人士口中聽到次數最多的建議。
很多成功創立企業的畢業生都建議,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應先對自身進行評估,如果認為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和專業能力等能達到創業要求,可以直接創業。如果認識到自己能力方面有些欠缺,建議還是在社會上工作幾年,提高自身能力,積累一些經驗和人脈再創業。
被稱為“大學生導師”和“創業導師”的李開復更直言,很擔心年輕人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過早出來主導創業。“尤其是大學生,大學生對創業充滿熱情非常好,但是夢想自己一畢業就可以成為下一個馬化騰,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現實的。”
為何過早創業不現實?李開復認為,中國的教育雖然進步很快,但還是跟美國有相當的距離。美國之所以能夠有這么多大學生,畢業甚至未畢業就成功創造了了不起的企業,離不開美國多元化的教育環境。而相比較而言,中國教育雖然在進步,但是相對比較專注,一個學理工的學生可能對計算機懂的不少,但是要管理一個團隊,做出一個市場,往往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經驗還是不足的。
因此,李開復建議大學生,畢業后先加入一個創業的公司。“給自己點時間學習。大學畢業時你22歲,如果25歲或28歲能出來創業,還是非常年輕的,不必要趕在今朝。”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另外,專家還建議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在學校期間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豐富自己的閱歷和人脈;如果有技術、有專利,創業的成功率會更高。高校可以和政府部門對接,幫助學生參與一些創業項目,讓學生在積累經驗的同時也去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