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信貸政策越來越緊,民間借貸利率又持續飆升,浙江不少中小企業陷入融資困境。而期貨市場中的銅,成了一些企業獲得流動資金的“暗道”。
“向銀行開立信用證從國外進口銅,然后在國內賣掉,等信用證到期再償還銀行貸款。”杭州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公司銀行部經理李晶(化名)描述說,通過這種“融資銅”渠道,一些企業可以獲得幾個月寶貴的流動資金,這些資金將成為貨幣緊縮背景下企業的救命稻草。
房產商也開始買銅了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很多企業都在買銅。”李晶說,在這批企業中,有些是正規的金屬貿易商或加工商,但也有一大批企業,實際上跟銅一點關系都沒有,包括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和工業制造商。“這些企業之所以熱衷于進口銅,關鍵在于銅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寶貴的流動資金。”
通常的做法是,企業通過銀行開出的延期付款(90-180天)美元信用證,只需支付20%的保證金,就可進口銅至中國,存放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倉庫中,然后或在國內市場銷售,或注冊保稅庫倉單并質押獲得美元貸款(倉單融資),或進行再出口,最終目的都是獲得資金。
在這一操作過程中,如果企業能開到6個月的信用證,那么現金就可以在手里停留5個月左右。這相當于先拿貨后付款,在付款日之前的這段時間內,只要將貨套現,這些套現資金就等于融資。
如此一倒騰,銅——這種棕紅色的賤金屬,成了繞過嚴苛信貸政策的金融工具。
從資金成本來看,即使銅的進口價格和國內銷售價格持平甚至高于國內售價,企業付出的資金成本一般也不會超過10%。而目前由于貨幣緊縮,浙江不少地方的民間借貸利息已達20%甚至更高。相比來看,利用進口銅獲得的資金,已經相當便宜了。
因此,熱衷于“融資銅”的企業,不僅包括一些熟諳此道的金屬貿易商,一些中小型的房地產開發商,也開始通過關聯交易或成立子公司等方式,來運作完成“融資銅”操作。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一般來說,由于目前信貸緊縮,很多企業利用進口銅獲得的資金,都會補充為流動資金。”李晶說,但也有一些企業拿著這些資金再去放高利貸,收益更加可觀。
“融資銅”加劇銅價波動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事實上,“融資銅”并不是第一次大規模出現。在2008年信貸緊縮的時候,這種融資方式就曾經非常流行,而從今年開始,“融資銅”又伴隨著緊縮政策重出江湖了。
但對于浙江不少五金、家電等用銅企業來說,“融資銅”帶來的卻是巨大的成本波動風險。
一般來說,利用進口銅進行融資的企業,并不在乎銅價本身帶來的收益,他們甚至可以承受每噸1500元的虧損,因此經常造成進口銅價與國內市場價出現倒掛,從而造成國內銅價的不正常波動。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目前,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銅庫存已經超過60萬噸,但這并不代表全部的市場需求,其中不少庫存都屬于“融資銅”,很容易受到外界風吹草動的影響而造成價格劇烈波動。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一季度,國際銅價一路飆漲,并突破1萬美元/噸大關。而最近幾個月,銅價又出現了一波快速下跌。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銅價劇烈波動下,用銅企業有著切膚之痛。
“最近銅價雖然有所下跌,但我們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永康一家五金企業業務部的蔡先生說,目前國內銅價大概在68000元/噸,但相比去年同期53000元/噸,仍處于高位,企業的成本壓力一點也沒有降低,反而因為在年初銅價暴漲時,企業儲備了不少原料銅,現在銅價下跌,一下子拉低了成品的銷售價格,企業的成本被推高了。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也就是說,之前的銅價上漲已經完全轉嫁成了生產成本,銅價如果繼續下跌,成品價格肯定也會大幅降低,企業很可能會因為銅價的暴漲暴跌而陷入虧損。”蔡先生說。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融資銅”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因此,這種灰色的金屬貿易方式也開始受到管理層的打壓。
日前,國家外管局要求加強外幣貸款額度的管理,確保將90天以上的信用證的開具納入到短期外債額度指標中,同時進一步收緊了該額度。
中金公司的報告指出,這一新規定可能擠壓信用證的供給。而在外幣結匯方面,外管局也收緊了有關再出口收入轉換成人民幣的規定。
“隨著政策的收緊,‘融資銅’可能會得到遏制。”李晶說,但對于缺乏資金的浙江中小企業來說,也許又要另辟融資蹊徑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