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損連環計 好朋友讓我傾家蕩產
很傻的連環計,碰上了更傻的我,我就像無人保護的“傻根”,一步步邁向深淵。
我原先在一個大型國企里做采購,看到朋友們下海紛紛掙了錢,我也動心了。于是也義無反顧辦了停薪留職。考慮到廠里沒有招待客人的餐廳,加上我在廠里人緣一直頗佳,所以首次創業我決定在廠子附近開一家餐館。
為了吸引廠里一般檔次的招待餐,我專門請了一個手藝很好的廚師,餐館菜肴的價格也定得很合理,并且主動與以前的業務單位多聯系,果然餐館的生意從一開張就很紅火。由于餐館臨近街口,我特意將打烊的時間往后推遲了幾個小時,這樣晚上來吃夜宵的客人也特別多。僅僅兩年的時間,我的存款就接近50萬元。
兩年后,由于街道擴建必須拆遷,餐館的生意結束了。但我已經擁有了第二次創業的資本。
創業大忌:沖動投資
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給我帶來了從未擁有過的金錢和面子,我有些飄飄然了,我覺得自己很能干,甚至覺得自己要是早下海說不定已經是千萬富翁了。當然,我慶幸現在做千萬富翁還來得及,于是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項目,我甚至覺得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沒有任何可擔憂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想做就一定能夠再次獲得成功。
由于兩年的時間我一直將全部精力投在餐館上,對于其他項目了解極少,尋找新的投資項目也變得漫無目的。但是,對于到底挑選一個怎樣的項目并沒有考慮很多,因為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強,所以我關心的只是如何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點評: 謀定而后動,不做半路出家的和尚,這是創業投資必須遵守的法則之一。想創業就要考慮風險,怎樣有效的規避創業初期的風險問題呢?中國商界有句俗語:“做熟不做生”,創業者對于自己熟悉行業的運營過程早已深諳不惑,行業風險的巧妙規避應該游刃有余,反之,這創業的第一步沒等邁出,就被風險絆倒了。但是由于本文主人公在經歷了第一次成功創業后,產生了個人膨脹的情緒,完全忽略了創業投資的法則。一不考慮投資自己熟悉的投資領域,二是嚴重自負,這無疑等于自己給自己的創業道路設置下了危險的陷阱,也意味著這次創業旅途將面臨步步險惡的局面。
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放出了風聲,讓大家幫忙給我找投資信息和項目,很快便有了回音。以前一個和我關系不錯的同事告訴我,他的小舅子是一家外貿企業的部門負責人,每年手頭上有大量的外貿訂單,他小舅子想暗地找一個朋友合作,由他拉外貿合同共同掙外匯。
在這位同事兼好朋友的引薦下,我很快和他的小舅子見面了,這位姓王的外貿經理口才十分了得,把投資外貿服裝廠的收益、風險分析得清清楚楚,直說得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可是同時我卻更加激動,甚至暗暗欣喜機會總是青睞我的。幾乎不假思索,我便和這位王經理簽了合作協議,由我出錢建廠房、買設備、請工人,王經理負責拉訂單、發樣品、收貨款。我掐指一算,如果每年做300萬美元的訂單,按合同規定二一添作五,我就有10萬美元的收入,比開飯店強多了。雖然這樣一來等于把我開飯店所賺的錢都投進去了,可我卻一點不擔心,可以和這么精明能干的人合作,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況且對王經理來說這也是雙方獲利的事情,大家的利益是一樣的,他更沒有道理斷了自己的財路。
點評: 資源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基本因素,而對于初創私人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資源為人力資源。主人公在第二創業時,恰恰缺乏這些重要的資源。
人乃萬物之靈,只要有企業,有商業活動,就必然有人的存在。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優秀的人(主要的核心人物)完成優秀的工作,一個企業在創業初期,需要優秀的人(更多指的是優秀的管理者)來“指點江山”,而企業在度過創業期之后,從優秀到卓越更需要有優秀的人(管理者)來完成。對于私人企業來說,特別是中小企業,一開始聘請、擁有“核心人物”的幾率很小,那就要求創業者自己必須來充當這個“核心人物”,但主人公在他所投資的外貿服裝領域根本無法起到“核心人物”的作用,這個創業之途就顯得更加荊棘密布了。
開始我們做了一單,差不多20萬美元,很順利地就有了幾萬元進賬。沒隔幾天,王經理打來電話說,有一個價值50萬美元的大單要我親自去簽,我樂得快不行了,因為算一算我可以從中賺取十幾萬元。第二天,我在市內的某個大賓館和外商見了面,外商也有模有樣地到我廠里轉了一趟,看了看設備和第一次生產的一些樣品,還翹大拇指說“OK”。就這樣我們順利簽下了50萬美元的加工合同。
其實,開這個外貿服裝加工廠我是完全指望王經理的能干,因為我既不懂外貿程序,也不知道服裝加工技術,可謂“一問三不知”,這也使我后來的失敗顯得理所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