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突破創業7關連載(4)
cye.com.cn
時間:2006-8-8 22:48:17 來源:創業網cye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反“恐”良方
創業中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賺到手,所以也不要總想著弄死對手,只要在策略上勝其一籌,適當有幾個對手、保持商業環境的“生態平衡”,反而會有助于你更好經營,另一方面,如果你總是想把對手致于死地,對手沒有辦法,很可能放手一搏,到時候魚死網破,兩敗俱傷,悔之晚矣。要學會與競爭對手打交道,允許其生存,但限制或延緩其發展,能夠形成綠葉扶紅花的局面,才是競爭哲學的最高境界。
實戰技巧一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俗話說:同行不同利。初涉商場的經營者,當自己打算從事一個項目之前,最好能夠事先調查同行的情況,這是日后掌握時機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了解同行,就可以得到市場上各種信息,熟悉同行的盈虧,看到自己經營的前途如何,如果對待很近的同行,都不聞不問,帶著一種“賣石灰的見不得賣面的”的經營作風,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創業企業在經商前了解同行,往往可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了解同行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做艱苦細致的調查工作,不下苦功難達目的,同時,這項目多少帶有些“刺探”的性質,一旦引起同行的注意,非但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可能傷了和氣,使自己陷入窘境。
我們接觸過一名叫做叢蓉的創業者,辦了一家軟件公司,剛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每天只顧忙著做程序開發。后來,產品出來了,可是怎么推向市場,怎么定價都不明確。從蓉是做技術出身雖然以前在其他的軟件公司做過,卻沒有真正面對過客戶。沒辦法,她只能向那些已經有些規模的同行學一學。于是叢蓉就設計了一個虛擬的客戶公司背景資料,先以電話詢價的方式來學習他們的推銷手段以及市場定價。
由于叢蓉精通軟件技術,很擔心一開口就會被對方識破,所以她干脆讓文書打電話去詢價,在詢價的過程中,很明顯可以看出同行對于客戶電話詢價都有比較強的戒備心理,但是也有的市場人員非常急于推銷自己的產品,對這方面的戒備就會少一些,所以在打了3天的電話之后,叢蓉就接到了十幾份報價單。這次“詢價”讓叢蓉了解到,同行們都把軟件的模塊拆出來分別報價。她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好處,這樣做顯得模塊種類比較多,產品比較豐富(顯得公司技術專業);同時也給顧客一種感覺,他們有充分的自主權對模塊進行組合。更重要的,這樣做每個模塊的定價都不會很高,顧客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除了了解價格外,叢蓉還需要充分了解同行怎樣對客戶進行面對面的推銷和演示,這顯然很有難度。不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叢蓉決定親自上陣,到供貨商的公司去看演示。由于對競爭對手的營銷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也使得叢蓉自己拓展市場有了非常顯著的針對性。
當然,對于一個初涉商場的創業者來說,了解同行也許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了解同行的過程可以伴隨著開業前的市場調查一起搞,而現在的社會市場調查有多種渠道,又可多方位地進行。人們都懂得知彼知己,方能百戰百勝的道理,了解同行就在于取得這種效果。創業者了解同行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認清同行,知道競爭的對手是誰;同行生產或銷售的所有商品,給自己畫出個框框;同行每種產品的價格與特征;同行商品的銷售量、市場占有率、成長率;同行商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譽度等等。如果創業者確實能從上述各方面了解同行,那就能知己知彼了。
同行如冤家,有時候情況并非如此。
有經驗的生意人都知道,大家都有錢賺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大家都有錢賺,生意才能做得順利,做得完美。你賺一千,至少要讓別人賺八百。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那句老話,同利才能同心。
如果絞盡腦汁相互拼殺,最后只能是兩敗俱傷。在筆者所住的社區,曾經有兩間門對門的雜貨店,店主為了招攬顧客,相互展開了一場壓價大戰,店里商品的價格一降再降,斗到興起處,竟然不顧成本甩貨。本來都是小本買賣,沒有多大實力,這樣穿上塑料胸肌,冒充大力士打斗的結果,就是兩家店都差點關門。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