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突破創業7關連載(15)
cye.com.cn
時間:2006-8-26 21:22:19 來源:創業網cye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誤區四:習慣于大包大攬,對人總是不放心,結果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喪失了許多大好機會。
對策:必要時請人申以援手,但是保留自己的主見。
額外收獲:對于整體經濟形勢有一個更好、更全面的了解。
資金少、實力弱是創業者都會遇到的問題,因此通常情況下要求創業者必須是通才,什么工作都會一點。有的創業者由此認為自己全能,只要自己花點功夫,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像模像樣。這會導致一個問題,就像行為金融學家所發現的那樣:大部分的投資者,包括創業者在內,都喜歡高估他們關于投資的知識和能力。
浙江的萬青從90年代初開辦制衣廠,從一個鄉鎮小廠發展到工人過百的中型廠,一直克勤克儉,賺到的錢都放在擴充業務、添置新機器上。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制衣業迅速發展,有同業向他提出收購建議,他一口拒絕,認為工廠是他的寶貝,更勝親生子女,豈能割讓?隨著制衣廠逐年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2003年起萬青的企業發展遇到了瓶頸。此時,萬青將目光轉向了股市。于是在同鄉的“指點”下,萬青也想跟風炒作兩手,把當年賺的百多萬元全投入股市——結果泥牛入海,損失慘重。幸好制衣廠還在,不致破產。
萬青的經歷很有啟發性。不少創業者都有這種偏執,認為生意從無到有傾注了個人會大量心血及精力,不肯言讓。其實辦企業、做生意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其他目的都是次要。賺錢為什么?是為生活,為個人及家人能安定快樂地生活。創業者賺夠錢“安家”,才有條件談其他理想、抱負。套用辯證唯物論分析,賺錢是綱,其余是目,綱舉目張。在公司高峰時期,公司價值最大,若有投資者看上了,賣出部分股權套現也是經商之道。很多首富每次“變賣”家當——集資或出讓業務,都是在經濟高峰或該行業巔峰時。賺錢是理性行為,不能受個人感情支配。
同時,萬青犯下的另一個錯誤是“賭性”。搞生意已是高危的投資行為,這種高風險投資活動成功的話,企業價值可以一年翻一番。這是創業最誘人之處。但這種高風險資產既占了創業者大部分身家,其余理財活動便應以保障、保本、安全為目的。做生意總有變數,在賺錢之時,應把部分利潤鎖定,從公司轉為個人財產。這筆“化公為私”的財產,是提供家人安定生活的養分,沒有必要冒險。
另外,萬青在業務萎縮時不能壯士斷腕,反而把家中儲蓄全部拿出來加大投入的做法實屬不智。做生意講前景,若前景悲觀,生存空間日縮,虧蝕日巨,若是行業整體問題,非個人力量能改變,明智之法是趁早結業。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