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創業網(www.fswenwen.com)被授權轉載《步步為贏:高效突破創業7關》,如須轉載請注明來源“創業網cye”及原作者、出版社。
《步步為贏:高效突破創業7關》
作者:辛保平,程欣喬,宗春霞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相關鏈接:高效突破創業7關連載(15)
連載之十六
創業理財四大風險
關鍵概念:居安思危才是創業理財之道。
理財方程式:安全理財=衡量能力+風險管理+適度投資
制勝要點:創業理財能力的培養并不是要培養百萬富翁、億萬富翁,而是要教給創業者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金錢的理念。
創業者的理財能力在其創業的全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個能力,或者說是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要素,卻一直被忽略。事實上,創業的過程也正是考驗一個創業者理財能力的過程。遼寧下崗工人張興冬靠賣煎餅成了百萬富翁,但在他的經歷中,多次遭遇了對其創業理財能力的考驗。
風險一:創業初期最容易犯的毛病,忽視資金流動性風險。
很多人在創業之初,考慮創業風險時第一反映就是考慮項目的風險,往往忽略了一個將直接影響創業項目發展的重要因素——資金流動性風險。所謂資金流動性風險,指的就是創業者在尋找項目的周期、開始創業項目的階段以及開發市場的時候,都必須要有堅強的資金支撐。而這一段時間,恰好是對創業者理財能力的極大考驗。
具有理財能力的人做法是,在對投資項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不斷對自己的資金進行審視,比如秦紅英在開始創業之初,雖然她具備足夠的創業資金,但是她始終衡量的是項目風險可能會對自己資金造成的影響。因此她在選擇創業起步的方式時也更加審慎。黃玉蛟雖然比秦紅英資金量要大,但他忽略了在創業過程中,特別是在賺得第一筆收入前,他的創業資金不存在“合理”流動,也就是說,他需要花錢去建廠,在廠子建成前卻不會有收入,他的資金是只出不進的。他可能會面臨在獲得收入前資金就枯竭的危險。
張興冬的創業成功是幸運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在開始創業時,尚不具備創業理財能力,忽略了資金流動性風險。但因為資金量小,所以他度過了這個創業的第一關口。
張興冬是遼寧省撫順市人。高中畢業后,他進入了撫順市的一家國有企業上班。1997年底,年僅26歲的張興冬不幸下崗了。1998年6月,他在妻子李芳的幫助下在石化小區的早市上擺了一個小攤,賣各種小百貨。經過一年的時間,張興冬賺了2萬元錢。這時,不滿足現狀的他開始尋找更賺錢的買賣。
張興冬擺的小攤旁邊,有一家馮氏煎餅鋪,該鋪賣的煎餅在市場上十分走俏,有時甚至要排長隊才能買到。望著馮氏煎餅鋪生意火爆的情景,張興冬心里想:自己做小百貨生意雖然也能賺錢,但僅能維持生活,根本就賺不了大錢。俗話說“家有萬貫,不如薄技在身”,如果學到一門手藝,不管將來市場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都能憑此養家糊口。他知道山東省菏澤是煎餅的發源地,覺得那里會做煎餅的人一定很多,于是,他決定轉讓攤位,遠赴山東拜師學藝。
張興冬的問題就在于他在選擇煎餅這個項目時,過于草率的放棄了先前的生意,從而先斷了自己的資金來源。
1998年10月,張興冬趕到了菏澤。在一位70多歲的老人那里,張興冬了解到中國煎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古代最有名的便是“劉記”煎餅,始于宋朝,可現在已經失傳。經過幾番考察,張興冬交了200元培訓費,插班參加了當地舉辦的“六姐妹煎餅”培訓班。經過1個月的培訓后,張興冬終于掌握了制作煎餅的全部技術。從菏澤回來后,之前賺到的2萬元已經用掉了大半,這意味著如果煎餅不能夠給他帶來利潤的話,張興冬一家的生活都將面臨問題。
于是,張興冬以每月360元錢的價格租了2間民房。隨后,他拿出家里僅有的8000元錢,開始了新的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