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種類型:歪打正著型
典型代表:鄧建國
1995年,當過6年鄉村電影放映員的鄧突發奇想,開始籌拍電影,處女作《廣州故事》讓鄧虧了200萬元。1996年,鄧東山再起,注冊巨星影業公司,將港臺明星湯鎮宗、任達華、溫兆倫等簽于旗下。這是鄧一生中最窮困的時候,比他當年在農場打工還窮。鄧頂著譏笑與嘲諷,在巨星成立當年,即投拍了《珠江恩仇記》、《廣州教父》、《鴉片戰爭演義》等影片。1997年,鄧的巨星影業公司一舉創下廣告貼片1.1億元的驚人收入。此后鄧的事業漸入佳境。
第一桶金由來:在江西臨川“搞信息”掘得。1991年,鄧開始“二次創業”。他兜里揣著1000元,肩上扛著一臺舊攝像機來到廣州,靠拍專題片賺到了十幾萬元。此為其掘得的第二桶金。
致富要訣:不按牌理出牌,熱衷炒作。
第七種類型:技術知識型
典型代表:中宜環能(CECO)董事長吳桐
吳現年36歲,于2001年在北京創辦中宜環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吳擅長發明,名下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其中“城市垃圾處理綜合集成系統”一項,估計無形資產就達12.5億元。一家美國名牌雜志估計,吳的專利加起來,價值超過100億美元。
第一桶金由來:吳曾在深圳創業,獲利數千萬,因遭欺詐而全數蕩盡。2001年3月,吳攜2000元進京二次創業。3個月后,向韓國某著名企業出售“城市垃圾分類焚燒技術”15年使用權,獲利超過2000萬美元。
致富要訣:專利發明和技術轉讓。
|